新华网沈阳8月19日电(记者孙仁斌)针对抗旱井工程质量、缺少配套等问题,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委、县政府18日组织发改、财政、水利等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开展项目自查并实施整改。
目前,当地政府已将向农民征收的13.6万元保证金、7300元通讯费等全部返还给农户,并紧急采购配套设备,于19日向农民发放剩余178眼水井的配套水泵、发电机等设备。
针对报道反映的水井因工程质量无法使用的问题,阜蒙县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和乡镇成立工作组,对项目区水源工程进行逐井排查,要求施工单位对问题井立即进行整改,对损坏的水源井进行及时修复,确保抗旱井起到抗旱保粮作用。
新华社16日刊发《重旱区抗旱井成摆设,主管部门一问三不知——辽宁阜蒙县打井乱象调查》,曝光辽宁重旱区阜蒙县部分乡村近三百眼抗旱井因工程质量、缺少配套等问题成为“摆设”。
稿件刊发后,引发社会关注,也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阜蒙县委、县政府要求有关部门立即开展项目自查工作。同时,成立以县监察局为牵头单位的调查组,对新华社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针对存在问题,立行立改、举一反三。
目前,辽宁省正在经历63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作为此次旱情最严重地区之一的阜蒙县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在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过程中,为农民打的104眼抗旱井却因工程质量问题难以使用,此外,另有178眼水井因缺少配套的水泵等设备在旱灾中成“摆设”,让当地百姓感到伤心。在配发水泵等设备时,一些村子还向农民征收2100元保证金及打井队通讯费等费用,被质疑为乱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