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口产业过度集中 垄断性行业存活率最高

来源:中新网
2014-08-19 15:33:24

  北京的产业格局将如何变化,哪些行业存活率较高?北京市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于18日发布《北京市发展综合评估研究报告》指出,北京的人口与空间结构仍不匹配,中心城区还需积极推进功能和人口疏解,未来将进一步呈现东移南扩的趋势。此外,不同行业间的存活率差异显著,最高的多属于垄断性行业。

  北京市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承担组织机构代码档案、管理系统、应用系统、代码数据库在北京的相关管理与维护工作。该报告利用与居民身份证相仿的“单位身份证”即组织机构代码的数据,对北京发展现状展开综合分析。

  按照北京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首都功能核心区要积极推进功能和人口疏解。报告显示,北京的核心区和拓展区仍集中了大量人口与产业,而城市发展新区拥有组织机构数量的比重不升反降,说明人口与空间结构不匹配的问题仍然存在,中心城区的功能和人口疏解任务面临较大压力。

  报告提出,2013年,北京市的组织机构实有就业人数分布最密集的区县仍在中心城区以及通州区,考虑到未来大兴国际机场建成后将带动南部区县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北京产业格局将进一步出现东移南扩的趋势。

  行业存活率的大小反映了该行业内机构平均生命周期的长短。报告显示,在北京,不同行业间的存活率差异显著,最高的为银行业,水的生产与供应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多属于垄断性行业。

  而存活率最低的3个行业是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和零售业。它们具有进入门槛较低、企业数量多、市场竞争激烈等特性,生命周期较短。对此,报告指出,北京的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应优化调整,提高再生资源回收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报告分析认为,在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北京的人口分布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郊区的疏解,但与此同时,产业活动却仍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从而加剧了人口居住与工作的空间分离。其中,金融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人口与产业分布空间错位最严重。城市发展新区成为承载城市新增人口的主要区域,但其产业集聚能力仍显不足,导致人口—产业分布的失衡程度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