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师徒恩,33载"父女"情——孤寡老工友乐享"儿孙满堂"

作者:陈光明 彭卓 来源:新华网
2014-08-18 16:37:07

  (中国网事·感动2014)

  14年师徒恩,33载“父女”情——孤寡老工友乐享“儿孙满堂”

  新华网沈阳8月18日新媒体专电 在“老人状告子女不孝”新闻层出不穷、“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的当下,因为尊敬与感恩,辽宁岫岩两名供电女工常年义务照顾毫无血缘关系的师父、师母。33年来,膝下无子的孤寡老人,家里始终“儿孙满堂”。

   师父传道授业 徒弟感恩反哺

  1981年9月,18岁的于秀艳与22岁的朱岩,进入鞍山岫岩县农电局做修造班学徒和统计员。她们的师父兼领导——高压电试验员史玉芳、安全监察科科长宋天春温和而严肃地嘱咐:“电力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丝毫马虎不得!”

  宋天春和史玉芳是老大学生,供电公司一对元老级伉俪,宋天春更是初创公司的“七大金刚”之一。夫妇二人以对工作的认真负责闻名,宋天春更因一丝不苟、不徇私情被称为“黑脸包公”。

  工作上,老两口对徒弟严格要求、倾囊相授;生活上,待徒弟就像亲生女儿。“我父亲过世得早,宋叔和史婶一直对我亦师亦母(父)。”于秀艳深有感触地说。就这样,老两口手把手耐心地教她们,一教就是14年。

  1992年和1995年,老两口先后退休。无儿无女、体弱多病、经济条件不佳的他们,“谁来照顾”成了难题。徒弟朱岩和于秀艳听闻,成了宋家的常客,跑腿办事、收拾家务、庆贺生日……渐渐地,称呼从“小于”、“小朱”变成“孩子”、“闺女”,“宋叔”、“史婶”也转化为“宋爸爸”、“史妈妈”。

  “老两口对我们的丈夫、孩子也非常疼爱。”宋爸爸为了照顾与丈夫异地的军嫂朱岩,经常主动替她值班,强制她休探亲假。于秀艳的女儿说,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去宋姥爷家拜年。“宋姥爷每年都给我买很贵的大榛子,自己却不舍得吃一颗。”

   病榻床前有“孝女” 事无巨细念“老爸”

  在岫岩县大宁街山城路,穿过一幢老住宅狭长的楼梯,敲开四层的一户家门,82岁的宋天春双眸清亮有神。“闺女来了!”满头银发、身量清瘦的老人顽皮地竖起食指,咧嘴大笑。

  回到装修简单的卧室,宋天春倚靠在床头,朱岩和于秀艳一个整理衣服、唠家常,一个为他按摩双腿、脚掌。“头些年史妈妈的离世对宋爸爸打击很大,这几年才缓过来。”

  2000年10月,史玉芳被确诊罹患淋巴癌。素来冷静的宋天春,急得一下午嘴唇起满了水泡。于秀艳和朱岩闻讯立即赶来,帮忙办理了住院手续。

  住院期间,于秀艳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去医院陪护,聊天、喂饭、洗漱、按摩、清理粪便……实在困了就趴在床尾眯一会儿。有一次于秀艳连续熬了7个昼夜,晚上低头给史妈妈洗脚时,突然眩晕不止、鼻血直流。“我赶忙背过身,怕老太太看到心疼。”看到事无巨细的于秀艳,病友直羡慕史玉芳“闺女孝顺,真有福气”。

  可惜,悉心的照料没能阻挡病魔的侵蚀。2007年9月28日深夜,史玉芳因病逝世。弥留之际,她用微弱的声音告诉宋天春:“替我谢谢她们。还有,你以后不要怕啊,她们就是我们的孩子。”

  史妈妈离世后,宋天春日渐消沉。于秀艳和朱岩抽出了更多时间陪伴他。隔三差五,于秀艳来帮宋爸爸洗衣服,带他“下馆子”,“我们爷俩有时候还弄点儿小酒喝两盅。”

  上年纪后,宋天春的听力日渐下降,于秀艳和朱岩凑钱买来助听器和手机。老人听声费事,她们就通过书写交流。时间久了,这些日常对话的小本子攒了厚厚一摞。

  翻开手机,“闺女,你好不?”、“爸,你咋样?”、“别着急,等我回去!”……“现在天天打电话、发短信,已经成我们爷仨的习惯。有‘老爸’可挂念的感觉真好。”朱岩给宋爸爸剥了根香蕉,露出明媚的笑容。

   悉心照料全家上阵 爱心善举代代相传

  嫂子洗衣服,丈夫修水管,母亲熬粥烧菜……“照顾他们已经成为全家的习惯”。33年来,宋爸爸、史妈妈早已融入于秀艳和朱岩的家庭。“家人非常支持,从没说过一个‘不’字。有时我们想不到的,他们都会帮我做到。”

  “每年我老公置办年货,都会给宋爸爸带一份。女儿从小就知道,大年初一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宋姥爷家拜年。”于秀艳自豪地告诉记者,女儿工作后拿第一个月工资,给长辈们买礼物,“其中也有宋姥爷一份”。

  多年来,两位“闺女”没少为老人搭钱、受累,“我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心。”2013年11月20日,于秀艳跑到公司党委书记胡忠的办公室,要求胡忠给她做见证人:宋天春立了一份遗嘱,把5万元存款留给于秀艳,被于秀艳拒绝。胡忠恍然大悟:“这么多年我们这才知道,他们之间居然没有血缘关系!”

  至此,于秀艳和朱岩的报恩善举在公司传开,几名青年职工受感染成立了“特别照顾小组”,帮老人剪指甲、洗衣服、买米面、扛煤气罐……从70后到90后,十几名职工轮流值班,发挥特长照顾“宋爸爸”、“宋爷爷”,“任职”理发师、服装采购员,还打造了“私人定制”的健康营养菜谱。

  “只要老爷子有需要,我们的私家车随时变专车。”胡忠表示,公司为“特别照顾小组”特批了活动经费。“老爷子是我们公司的功臣。让老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对广大员工申之以尊师重道、孝悌之义,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

  “我这辈子有福气啊!”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宋天春的身上。听到“儿女们”招呼他“快来吃水果”,老人脸上显现出幸福的红晕。33年世事变迁、人心进退,感恩、孝顺的质朴之爱,却在耳濡目染中代代相传。(参与采写:陈光明 彭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