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飞昭通!”——记成空航空兵某团徐墩利机组

作者:张汨汨、杨进、李君 来源:新华网
2014-08-12 15:30:31

  新华网成都8月12日电(张汨汨、杨进、李君)“沿直线直飞昭通!”雨雾中,满载着物资、器材与救灾人员的运八飞机轰鸣起飞,刚一升空,就一头扎进了浓云密雾里。担负飞行任务的正是成都军区空军航空兵某团抗震救灾“1号机组”,被称为“灾区救命神鹰”的徐墩利机组。

  “直飞虽然危险系数大,但能比民航线路节省几十分钟时间。”机长徐墩利说,“在救灾中,分秒贵如金。”

  徐墩利57岁,是有着14000多小时飞行经验的特级飞行员。在彝良、芦山等抗震救灾紧急空运中,都是他屡次打头阵。3日晚上,部队受领紧急空运任务,徐墩利得知后,急切找到团长请战:“这一仗,还是我先上!”

  得知灾情后,机组成员都迅速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8月4日8时56分,徐墩利机组的运八飞机载着大批物资、器材和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40多名救灾人员紧急升空。

  雨雾中的能见度很低,云底高仅有几百米,加之对流强烈,一路险象环生。27岁的副机长张勇紧握方向舵,及时调整修正量,努力保持飞机平稳;领航员张新权、陈博利用导航设备认真地校对着航迹;通信员张君林、袁兴玉头戴耳机,集中精力收发各种指令,空中机械师刘平和王恩泽前后照应,密切配合……

  飞临四川、云南交界上空时,一股强对流猛浪般拍打过来,飞机在云端不停颠簸。“雷达显示正前方30公里有回波!”张新权报告,这意味着前方有危及飞行安全的雷暴天气。

  “机动绕飞!”徐墩利沉着下令,飞机迅速调整航向,向左绕飞10余公里。

  对这条航路,徐墩利早已成竹在胸。昨晚,他一遍遍回忆以往在昭通机场飞行的经历,默想机场的俯视方位、周边地形、进出航线,生怕漏掉任何细节。飞行准备时,他一遍遍叮嘱张勇:“低能见度飞行以仪表为主,修正动作量要小……”

  一个小时后,运八飞机稳稳降落在昭通机场。

  5日19时30分,成空航空兵某师接到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命令,于8月6日上午紧急运送一批柴油发电机到灾区。这一次,有6架飞机列入出动计划。徐墩利机组再次主动请战,被编入紧急出动序列第一架次。

  时间紧急,飞行准备连夜进行。

  昭通机场海拔较高,周围山区气象条件复杂,周边净空环境差,北面、东面高山环绕,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和驾驶技术都是个考验。

  徐墩利早已经受过这个考验——2012年9月,在执行彝良抗震救灾任务时,他在昭通机场的惊险一幕还让人记忆犹新:为避免顺风过大冲出跑道,徐墩利在不依靠地面导航设备的情况下,驾机绕过跑道北头的群山,通过目视完成向南反向着陆!

  要把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同事们!徐墩利主动走上飞行准备室讲台:“灾区气象条件复杂,要充分考虑低云、降水、顺风降落等情况;飞机装载量大,要增大起飞离陆速度,充分利用跑道长度;降落时要严格按照昭通机场起降要求,精细调整修正速度角度,尽量轻稳着陆……”

  飞行准备一结束,徐墩利就径直赶往机场。凌晨,机场上空突然闷雷阵阵,继而暴雨如注。塔台指挥员看了看天气,问徐墩利:“有没有信心起飞?”

  “放飞吧,没问题!”6日7时21分,徐墩利机组驾驶的运输机作为空中运输梯队长机,搭载着灾区人民急需的发电机,穿云破雾而起。

  飞机时而穿过云隙,时而绕过雷雨,直奔昭通而去。

  15时12分,徐墩利机组驾驶的运输机当日第二次飞临昭通机场上空。“50米、20米、5米……”徐墩利驾驶飞机沿着漂亮的下滑线稳稳降落,将第二批发电机成功运抵昭通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