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1日电(记者任沁沁)费尔南多·任东·梅里诺设想了一个画面,若干年后的中国,一场数万人参与的大型诗歌朗诵会,在曾经举办过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鸟巢举行。最顶级的世界诗人会聚北京,最专业的乐队为诗朗诵配乐,最广泛的人民通过卫星信号收看直播。
“世界期待这样的诗歌盛景。”费尔南多说。
今年63岁的费尔南多,哥伦比亚著名诗人,麦德林国际诗歌节主席,被认为是当今世界诗坛具标识性的人物。
8月5日举行的青海湖国际诗人帐篷圆桌会议上,基于对当今跨国界诗歌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他获颁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国际诗歌交流贡献奖。
费尔南多2011年在哥伦比亚麦德林启动世界诗歌运动,一个全球范围内旨在为促进和平、社会公正、人权和自然保护的跨文化行动。如今,已有全球五大洲131个国家的1178位诗人参与其中。
“可以说,自诗歌诞生以来,还从未有过这样广泛的世界性的诗歌对话和交流。这一行动让诗歌在改变人类生活、重构更人道的人类价值体系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组委会主席、诗人吉狄马加说。
更令人钦佩的是,费尔南多23年坚持不懈,用诗歌的力量改变了一个城市。
1991年,费尔南多创办了麦德林国际诗歌节。在此之前,麦德林这个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因为臭名昭著的贩毒集团和居高不下的犯罪率成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城市。
而今天,诗歌已成为麦德林市民最热爱的事情。刚过去的7月,持续9天的第24届麦德林国际诗歌节,让这座城市再次沉浸在诗意的海洋里。
“空气中都能闻到诗的芬芳。”诗人舒婷说,诗歌让一座城市有了灵魂,发生了蜕变,改变了走向。
她和骆英、于坚,作为中国诗人代表,参与了此次盛会。
今年诗歌节主题是:世界之春——和平与正义,用诗歌呼吁反对战争与暴力,消除社会不均与贫困,谋求世界和平与正义,建设平等的和谐社会。
38个国家的71位著名诗人,在麦德林各大图书馆、剧院、大专院校、公园等公共场所,举办了146场诗歌朗诵会、演讲会、研讨会、答辩会等。
骆英感动于开幕式上成千上万民众安坐六个小时聆听诗人朗诵的画面,中间很少有人离场。
“麦德林启示我们,任何社会,都沉潜着一股向上的力量。”骆英说,只要辅之以丰富健康的精神养料,哪怕是曾经充斥着毒品和战争的土地,也能绽放出圣洁之花。
而费尔南多的诗歌之路,始于小时候成长环境的熏陶。他父母热爱阅读,他的邻居是哥伦比亚大诗人的侄子。他11岁时便开始接触《伊利亚特》《奥德赛》这样的史诗,15岁就写诗了。
中国文化对他也有深刻影响:庄子的天人合一、老子的《道德经》,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悲悯……
“诗歌是人类最初的语言,让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政治观念、意识形态和诗歌理念的人们,获得共同的精神自由。”他说,这也是世界诗歌行动得以顺利推广的原因。
而更大的背景是,一个被资本和技术控制的时代,世界性的诗歌运动正在被人类所需要。
“诗歌可以抚慰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的心灵,引领人类走向一个更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理想目标。”费尔南多说。
他看好一个“诗意的中国”。“在经济崛起的时候,诗歌也是世界阅读中国的一个意象,我们在诗歌里读到当代中国的精神品格。”
如同在青海湖所看到的,诗人们用激情的目光望着高原的雪山、草地,牧人和牛羊,唱出心中的颂歌。
中国的诗人也在行动。20位各界翘楚共同发起的诗歌艺术活动“为你读诗”,已拥有逾50万读者和粉丝,倡导人们摒弃浮躁和麻木,回归柔软与真挚的诗意生活方式。
民间诗歌基金会如中坤诗歌发展基金会,由民企中坤集团捐赠3000万元,用于推动中国诗歌发展,走向世界。
诗人骆英也在不久前当选为麦德林国际诗歌节荣誉主席、世界诗歌运动亚洲协调员。费尔南多认为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将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到世界诗歌浪潮中。
骆英说,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崛起,国家发展举世瞩目的当下,文化体系的建构也进入转折期、关键期。中国需要像麦德林诗歌节这样的全民诗歌狂欢。“诗歌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文以载道”“诗言志”——费尔南多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中国诗人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对这片大地深切的挚爱,一种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从巴西开始,南下北上于广袤的美洲大陆。
“习近平的拉美行程极富文化底蕴,他对拉美诗人、作家的名著很熟悉,一路以大量的诗文贯穿始终。”费尔南多说,这让拉美人民感到亲近、喜悦、敬佩。
“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宽容、开明的诗歌风尚和气度,这种荣光不可替代。”由此,他更期待诗歌在中国的未来,以及中国诗歌将对世界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