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三步走”


发布时间:2017-04-17 16:51:33.0新华网

       中国是在人均GDP为6420美元(2010年不变价)的水平下,率先在发展中国家制定健康国家战略,并提出中期(2020)目标、长期(2030)目标以及远期(2050)目标,作为健康中国愿景和行动纲领,成为典型的“大健康”国家规划,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强烈的政治意愿。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王洪川(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博士后)21世纪以来,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有了明显提高,从2000年的67.6岁增加至2014年的71.5岁,提高了3.9岁,健康总人力资本(指总人口乘以人均预期寿命)从4133.74亿人岁提高至5253.11亿人岁,累计增加1119.37亿人岁,人类健康史无前例实现了在较高健康水平下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1.4岁提高至76.34岁,提高了4.94岁,增幅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04岁,成为70岁以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健康总人力资本从904.64亿人岁,2015年达到1049.68亿人岁,累计增加145.04亿人岁,中国对世界健康总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为13.0%,居世界首位,为人类健康事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健康水平的国际地位一直优于经济发展水平。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排名第94位/247个国家或地区,位居前38%,人均GDP排名第160位/237个国家或地区,位居前68%。201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排名第71位/246个国家或地区,位居前29%,人均GDP排名第106位/228个国家或地区,位居前46%。中国主要健康指标优先于经济发展指标,位居世界发展中国家前列,明显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相对差距。

       世界上最大的健康投资

       “健康中国”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标志着我们已经从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目标,转向实现人民福祉尤其是健康福祉最大化。

       国家对人民进行持续的人力资本投资,其中最重要的投资就是健康投资,而最具投资效益的就是健康红利。

       首先是提升全民健康质量和水平,大幅度降低人民健康风险,使全体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其次,健康投资产生直接红利,形成支柱性产业,促进经济增长,为全社会创造大量就业,健康服务业本身就是就业蓄水池;再有,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活力,从而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可以说,对人民健康的投资就是人人受益、人人幸福、一本万利的投资。

       国民健康投资能够创造巨大的健康财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发达国家都在削减公共卫生支出,只有中国大幅度增加卫生健康费用支出。2009~2014年,欧盟公共健康支出占经济总量比重平均每年下降0.02个百分点,中国平均每年增加0.09个百分点。

       “十二五”时期,政府卫生支出累计额达到48554.2亿元,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经费比重大幅度下降,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4.89%上升至2015年的5.98%,提高了1.09个百分点,创下了历史纪录,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健康投资,它的直接收益就是“十二五”时期原定发展目标是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实际结果是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51岁,其中男性提高1.26岁,女性提高2.06岁,总健康人力资本增加了50.64亿人岁。尽管这一变化并没有反映在每个家庭收入中,更没有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但是它是人人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财富。

       “三步走”,如何走?

       三十年前的1987年,邓小平同志创新性地提出以人均收入为核心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其中第三步战略就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所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16页。)

       应当说中国在人均收入方面跨出了几大步: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极低收入水平到20世纪90年代的低收入水平,从21世纪初的下中等收入水平到现在的上中等收入水平,未来还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水平,成功地实现人均收入“三步走”战略。

       2016年,党中央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首次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清晰地提出了以人民健康为目标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民身体素质进一步增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6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个人卫生支出占健康总费用的比重下降至28%左右;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健康科技创新实力进一步提高;大健康统计口径基本建立,食品、药品安全明显改善;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得到大力弘扬;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高,初步建立体系相对完整的健康产业体系;建成全民健康型社会。

       第二步,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个人卫生支出占健康总费用比重降至25%左右;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大健康”体系基本形成,各类健康、健身公共服务,实现人的生命发展全周期(从胎儿到生命终结);健康服务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过程、城乡人口全覆盖,健康福祉惠及全民;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健康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形成健康社会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实现经济社会与健康协调互动发展,全面建成健康中国。

       到那时,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虽然低于极高人类发展组水平,但是主要健康指标均达到极高人类发展组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水平,如美国2014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8.9岁,OECD国家平均水平为80.1岁。这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国际标志。

       第三步,到2050年,中国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前列。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百年目标同时,建成与之相适应、相支撑的健康中国。我们预计人均预期寿命将突破80岁。

       那么,中国能否实现2030或2050年健康目标?我们认为,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实际上,2015年,北京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81.95岁,天津达到了81.1岁,上海达到了82.8岁,已超过了目前的OECD国家平均水平(为80.1岁)。随着全国各地不断落实《纲要》,还会有更多地区相继进入“77后”、“79后”、“80后”。

       到2050年,尽管中国总人口数居世界第二(低于印度),但中国健康总人力资本依然居世界首位,中国国民健康素质居于世界前列。

       健康中国:为健康世界做出表率

       目前,世界各国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制定了国家健康目标,如1979年美国制定十年国家战略,当时美国人均GDP为2.91万美元(2010年不变价);2007年日本制定新健康开拓战略,当时日本人均GDP为4.39万美元(2010年不变价)。

       中国则是在人均GDP为6420美元(2010年不变价)的水平下,率先在发展中国家制定健康国家战略,并提出中期(2020)目标、长期(2030)目标以及远期(2050)目标,作为健康中国愿景和行动纲领,成为典型的“大健康”国家规划,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强烈的政治意愿。

       从国际影响力来看,这是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SDGs)的重大举措,积极为南方国家做出表率,率先提出惠及全体人民的健康目标和战略部署,为全面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探索实现南方国家60多亿人口健康目标,贡献了中国智慧。

       这也在全球率先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落实到国家政策实践。世界卫生组织一直致力于推动各国践行“大健康”战略。《纲要》首次提出大卫生、大健康的新观念,针对全人群、围绕全生命周期,推动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这符合人民群众对卫生与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即“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可以说,“大健康”理念是中国卫生与健康发展理念的重大飞跃,也是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的重大创新,被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称为“世界各国的很重要榜样”。

       实践证明,中国政府积极承担起维护和促进广大人民健康的重要责任,并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需要更加注重政府统筹协调的责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以有效的制度安排,鼓励社会力量在非基本医疗卫生事业提供服务,激发市场活力,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育壮大健康服务业,共同建设健康中国,公平普惠全体人民。

       预计到“健康中国2030”目标实现,中国人均GDP(PPP,2011年国际美元)相对美国人均水平,从目前的1/4提高至40%以上,但是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相对美国人均预期寿命80岁的98.8%,实际生活质量特别是健康指标已接近美国,与美国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实现了全体人口健康服务、医疗保险全覆盖,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个大事就是“健康中国”。

       健康是最宝贵的人民财富

       人人受益,人人健康,人人幸福。健康是最宝贵的人民财富,既是国家的最大财富,反映在一个国家的健康总人力资本;还是每位个体的最大财富,反映在人口预期寿命。

       从国际比较看,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820年的39岁到2015年的78.9岁用了195年的时间,而中国只需用80年的时间,即1950年至2030年。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人口规模相当于美国的4倍还多,健康总人力资本也相当于美国的4倍,这是建设健康中国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接近美国,或许比中国经济总量达到或超过美国更有意义。

       建设“健康中国”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关键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50年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就必须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必须优先实现人民健康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中,要始终坚持健康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全面发展,以全民健康促全面小康,到2030年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这既是十几亿中国人民共同财富,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大财富。

       来源:《环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