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吴桐:以仁心铸医魂,做眼眶病患者的“光明守护者”

在眼科医学领域中,眼眶病是一块公认的“硬骨头”。它横跨多个学科,病种繁杂且病因隐匿,每一次诊断与治疗,都是对医者专业与经验的双重考验。

爱尔眼科吴桐:以仁心铸医魂,做眼眶病患者的“光明守护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9 15: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眼科医学领域中,眼眶病是一块公认的“硬骨头”。它横跨多个学科,病种繁杂且病因隐匿,每一次诊断与治疗,都是对医者专业与经验的双重考验。然而,四川眼科医院副院长、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吴桐教授却主动选择这一“高难赛道”,用仁心仁术为患者守护光明,以科研突破打破技术壁垒,吴桐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

吴桐为患者耐心看诊

向“难”而行,坚定选择眼眶病专业

眼眶病的诊疗之难,早已是医学界共识。“想做好眼眶病医生,需要医院全科技术支持、医生跨学科知识储备,还有大量临床病例积累,缺一不可。”吴桐的老师、我国眼眶病权威专家孙丰源教授的这句话,道出了眼眶病医生从业门槛之高。也正因如此,多年来我国从事眼眶病诊疗的医生数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越是诊疗资源稀缺的领域,患者对专业医生的需求就越迫切。”在考研选择专业的关键节点,吴桐没有选择相对容易的方向,而是毅然决然地投身眼眶病专业。这份决心,不仅源于对复杂医学难题的探索热情,更源于他想为更多患者点亮光明的初心。

从医学生到成为一名真正的眼科医生,吴桐的职业理念也在实践中不断沉淀。特鲁多医生“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名言,成为他行医路上的重要指引。曾在国外交流学习的经历,让他对“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从医生着装的选择到诊疗室椅子的高度,从问诊时长的把控到与患者的交流方式,每一个细节都围绕着为患者营造放松、舒适的氛围展开。

“更多是倾听患者的诉求与情绪,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吴桐坦言,即便是同一种病症,治疗方案也需要因人而异,极具个性化。在他看来,医生不仅是治疗者,有时也是心理咨询师,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树立信心。这种注重患者感受的诊疗理念,深深烙印在吴桐心中。

回国后,尽管国内的诊疗环境与国外存在差异,但他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用温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让医疗服务充满温度。

吴桐(中)为患者进行手术

与“险”较劲,妙手仁心创造光明奇迹

“患者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孙丰源教授的这句话,吴桐始终铭记于心。在他看来,在尊重与关怀患者的前提下,通过与患者的互动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医术,是医生成长的关键。“理想的医患关系,应是一种专业、尊重、共情的关系,医生不仅是提供方案,更是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做出最合适的决定。”吴桐说。

2024年,23岁的小陈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吴桐的诊室。他的右眼被确诊为甲状腺相关眼病,角膜溃疡伴随穿孔,多家医院均建议他摘除眼球。对于年轻的他而言,摘除眼球不仅意味着右眼视力的永久丧失,更将对他的外貌、心理以及未来人生道路产生巨大冲击。

“虽然摘除手术简单、风险低、费用少,但考虑到患者年轻、眼球尚有视力,我们提出了先做眼眶减压术、再行角膜移植的治疗路径。”吴桐说,小陈右眼是甲状腺相关眼病(Ⅵ级),是病情严重的最高级别,这意味着保住小陈眼球的机会确实很小。“这条路更复杂、风险也更大,但有可能保住他的视力与外观。”

为了最大程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吴桐与团队为他定制了手术方案,采用“右眼内镜下眼眶内下壁减压+深外侧壁平衡减压术”,实现眼眶内外壁的平衡减压。

“(内镜)从鼻腔进入,上方就是颅腔,经过筛骨迷路等重要部位,加上每个人的解剖结构都不尽相同,稍有差池,有可能发生大出血、失明、脑脊液漏或者脑膜炎等并发症。”吴桐解释说,这个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微创,但对手术医生来说要求极高,每一步都如同在“走钢丝”。

在确定手术方案后,吴桐与团队耐心地向小陈及其家属详细说明手术过程、潜在风险以及预期效果。让吴桐感到欣慰的是,小陈和家属的治疗意愿非常强烈,“有一点保住眼球的希望,都想要试一试”,这份坚定的信任,也给了医疗团队更大的信心。

最终,在吴桐与爱尔眼科多位专家的联手合作下,小陈的右眼从刚入院时的只有光感,甚至连手在眼前晃动也看不到的状况,到能够看清吴桐的面容轮廓,最终,视力恢复超出预期。

吴桐为基层医生授课,助力基层医疗机构提升眼眶病诊疗能力

以“新”破局,突破瓶颈造福更多患者

在医疗领域,临床与科研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眼眶病这种复杂疾病而言,科研创新更是推动诊疗技术进步、破解临床难题的关键“引擎”。

早在美国访学期间,吴桐就参与了一种用于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单抗类药物的前期研发工作。后来,该药物成功开创了甲状腺相关眼病非手术治疗的新路径,为众多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回国后,吴桐以此为基础持续深耕,发表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相关研究成果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只有让科研成果快速服务临床,才能让更多患者享受到眼健康新技术、新成果带来的福音。”吴桐认为。

在吴桐所在的四川爱尔眼科医院,3D打印眼科医学实验室格外引人注目。这里除了可以定制打印眼镜、医疗器械,还能帮助眼眶缺损患者进行精密修复。

“近年来,我们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学院合作开展医工融合项目,致力于眼科修复材料的国产化研发。”吴桐介绍说,针对甲状腺眼病患者,可以通过3D扫描获取面部轮廓、眼球位置、眼睑轮廓等多维数据,为患者量身定制诊疗路径,大幅提升病情评估与治疗的精准度。

同时,团队还致力于新型眼眶骨填充材料聚醚醚酮(PEEK)的研发。值得一提的是,该研发项目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两项关于PEEK材料应用于眼眶骨折的研究之一,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还为未来的材料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凭借在眼眶病领域的杰出表现,吴桐被聘为我国眼科学界的大型学术著作《中华眼科学》(第4版)“眼睑、泪器和眼眶疾病”分卷编者。据悉,此次编者遴选着重纳入眼科临床研究骨干,特别是国家级人才,旨在为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今年,吴桐还参与编撰了《Guidelines for standard operation of imaging modalities in orbital diseases(2024)》(眼眶疾病影像学检查标准化操作指南)。这部指南将显著提升眼眶病诊疗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对赋能基层医疗机构提升眼眶病诊断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还计划通过技术推广、带教指导等方式,将眼眶病诊疗理念与技术传递至更多基层医院,帮助他们建立初步识别与转诊能力。”

以仁心为底色,以技术为支撑,吴桐始终用行动践行着医者的责任。“技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吴桐常用这句古训来警醒自己,作为医生在技术精进与医德修养上,都该朝着极致标准迈进。未来,他将继续带着这份追求,用实际行动助力我国眼眶病诊疗发展,守护更多患者光明。

【推广】:以上内容为广告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责任编辑:万月英】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