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泥”成金——黑龙江铁力市东方红水库淤积物资源化利用EOD模式实践观察

东方红水库中长期“沉睡”的145.41万立方米淤积物,近日以6102.98万元的价格,在黑龙江省级自然和生态资源交易平台成功交易,溢价率达5.2%。

点“泥”成金——黑龙江铁力市东方红水库淤积物资源化利用EOD模式实践观察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11-07 19: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本报记者 张佳鑫

①东方红水库库底的淤泥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供图

②工作人员开展淤泥检测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供图

③东方红水库 铁力市水务局供图

④工作人员在东方红水库勘测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供图

秋日的阳光,洒在黑龙江省铁力市呼兰河畔无边的稻田上,一片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而另一场意义深远的“丰收”,也已悄然落地——东方红水库中长期“沉睡”的145.41万立方米淤积物,近日以6102.98万元的价格,在黑龙江省级自然和生态资源交易平台成功交易,溢价率达5.2%。

水库清淤和淤积物处置,历来是困扰水库安全与效能发挥的难题。黑龙江正积极开展机制创新。铁力市以小型水库为突破口,借助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在东方红水库率先“破题”,为清淤难题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不仅打破了传统清淤模式的困局,更构建起“生态治理—资源转化—产业发展—生态反哺”的闭环体系,实现了多方受益、无人受损的“帕累托改进”。

突破困局:传统清淤模式遭遇哪些瓶颈?

“你看这条最新的库容曲线,淤泥已经严重侵占了防洪库容。”铁力市水务局副局长杨昊千指着屏幕上的数据向记者介绍。作为一座小(1)型水库,东方红水库因长期淤积,校核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对应的库容分别减少13.9%和14.1%,调节库容损失明显,防洪能力减弱,兴利效益降低。

清淤,迫在眉睫。

然而,传统清淤模式存在明显“堵点”:一是资金渠道单一,高度依赖政府财政,给地方带来沉重负担;二是处置方式简单,淤泥多经“挖—运—堆”线性处理,既无收益,还额外产生占地和运输成本。

破局,必须跳出“就水利论水利”的思维定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水利部部长李国英指出:“要探索水生态产品抵(质)押等绿色金融实践,研究制定水生态产品目录清单、价值核算指标体系。”黑龙江省水利系统发现了破题的方向:推进水库生态治理和淤积物资源化利用机制改革,推动河湖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将清淤这一公益事业,转变为可融资启动、自我造血、生态反哺的系统工程。

EOD破题:如何重新定义淤泥的价值?

EOD模式的引入,成为打破梗阻的关键。该模式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结合产业运营与综合开发,推动公益性生态项目与收益较好的产业融合,是“两山”理念在实操层面的重要应用。

具体而言,EOD通过挖掘生态环境项目中的经济价值点,吸引市场主体投资,预支“可预期收益”投入前期治理,再通过后期的价值增值,回收成本并盈利。把水库清淤产生的淤泥从“废弃物”重新定义为“资源”,将清淤工程从“花钱干的活”转变为“价值创造的起点”。

淤泥可用于制有机肥、生态修复等,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提取企业部分经营收益注入生态反哺资金专户,可实现河湖库保护治理、幸福河湖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项目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制度创新:如何为淤泥“确权”定规?

理想落地,还需扫清制度障碍。淤泥资源化面临难确权、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多重问题。

水利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强调将幸福河湖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水利部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水利任务实施方案将“探索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列为具体改革任务。一张清晰的“路线图”徐徐展开。

一系列制度创新相继实施。黑龙江省第9号总河湖长令《黑龙江省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提出,“推动河湖库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强调探索推进水库淤积物资源化利用。黑龙江省河湖长制办公室等十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在幸福河湖建设中拓展河湖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实施意见》,明晰转化流程、实现路径和推进措施,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河湖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配套印发的《黑龙江省河湖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实践百问解答》,为各地提供工具书式指导。

在省水利厅的指导下,铁力市在政策方面持续探索,对有意愿参与的市场主体给出“定心丸”。

首先是“确权”。铁力市制定相关制度,组织水库确权登记,创新明确淤泥的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三权”分置模式,既明确了国家或农村集体对淤泥的所有权,又赋予了企业开发经营和通过承包盈利的机会。

其次是“准入”。黑龙江省级自然和生态资源交易平台上的公告显示,在东方红水库淤积物资源化利用EOD项目中,符合条件的国企或民企都具备竞买人资格。

这一系列组合拳,为企业构建了一个清晰、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链条”赋能:科技、商业、金融如何协同?

水库淤泥要进入市场交易,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它值多少钱?这样才能实现从“模糊资源”变为“明晰资产”。这一过程需依靠科技评估和价值测算。

“我们采用‘空天地室’一体化监测技术,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地勘采样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水库淤泥进行了全面了解,通过勘测发现水库淤积物几乎都是较纯淤泥或混合草炭土的淤泥。核算淤积物规模为153.53万立方米,其中可利用量为145.41万立方米。”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高士军介绍。

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东方红水库淤泥的有机质含量高,重金属、农残等有害物质低于国标,是优质的有机肥原料。

经第三方评估,淤泥资源基准价定为5802.98万元,最终通过黑龙江省自然和生态资源交易平台6轮次公开竞价,以6102.98万元“落槌”成交。

同时,针对企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难题,黑龙江还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允许以项目的“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中标企业凭借项目未来5年收益权,获得了金融机构4500万元的绿色贷款授信。这不仅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也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了新的金融支持模型。

共赢成效:如何实现多方受益的“帕累托改进”?

EOD模式的实施,不仅能使东方红水库恢复水库库容、增强防洪能力,还衍生出有机肥料生产、盐碱地改良等产业链条,综合效益远超水库淤泥自身的价值。

通过及时清淤,水库的防洪库容和兴利库容得到恢复,不仅为保护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牢屏障,也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撑。把淤泥加工成高效的生物有机肥,直接增加了优质肥料供给;更通过减少化肥使用,促进了农业绿色转型,推动了耕地肥力的恢复和盐碱地的改良,实现了对“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的深层呵护。

政府从以往“纯支出”转为“有收益”,企业获得新发展空间,农户得到优质肥料,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真正实现了无人受损、各方受益。此外,项目约定提取不低于5%的企业经营收益纳入地方财政生态反哺资金专户,推动形成“治理—转化—发展—反哺”的良性循环。

泓源谷稻(伊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此次竞拍中胜出,宋金春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的优质有机肥能满足高标准农田的需求,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展望:“龙江算法”如何持续升级?

东方红水库清淤项目预计今年11月动工,将从个案探索上升为制度创新,为公益性强、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提供“龙江经验”。日后,制度供给也将更完善,技术规范、指导意见、负面清单、交易规则等一系列政策指导性文件即将出台。

创新永无止境。铁力市水务局正联合哈尔滨师范大学科研团队,探索将库泥加工成精美陶艺乃至高端餐具、雕塑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打开价值空间。

在东方红水库“点泥成金”的实践中,政府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制度创新和服务供给,系统性地扫清了政策、信息、流程、资金和产业协同等障碍;企业通过市场化操作、产业链运行和资源化利用,将“沉重包袱”变为“经济效益”——这正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紧密结合的生动案例。它充分证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并非取舍关系,而是可通过机制创新实现相互赋能、协同共生。

【责任编辑:何思】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