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4 日,第十八届 “春华秋实” 全国艺术高校精品展演重点活动 —— 内蒙古艺术学院《北疆沃野》专场演出将登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140 余名师生携 15 个精品节目登台,将潮尔道、马头琴、呼麦、长调、舞蹈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草原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艺术创作深度融合,献上一场兼具草原风情与时代精神的艺术盛宴,彰显这所扎根草原 68 载学府的文化担当。
作为内蒙古唯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内蒙古艺术学院此次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三院联创,节目以 “传承民族瑰宝、讴歌时代精神” 为核心,构建 “歌、乐、舞” 三位一体的呈现形式。总导演朱晗直言:“这场演出是北疆文化基因的当代解码,每段旋律都藏着‘传统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传承密码。”
开篇曲目《美好时光》尽显非遗传承功底:非遗传承班学子演绎的潮尔道低沉悠远,与乌兰牧骑舞蹈团的舒展舞姿相映,在宫廷音乐庄重感中融入当代生活礼赞。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衍生作品《伊拉图第一马头琴协奏曲》则以 “游子归乡” 叙事隐喻文化认同,萨切荣贵的演奏尽显科研赋能创作的实力。《吉祥内蒙古》更将长调、呼麦与马头琴协奏交织,勾勒出草原壮阔与民生幸福的图景。
老中青三代同台的演出阵容,成为育人成效的生动注脚。安达组合与 2022 级、2023 级安达班学子联袂演绎《搏克赞》,再现 “名家带徒” 传统;锡林郭勒民歌传承班唱响的《金色的圣山》,印证该校 “高校 + 基地 + 传承人” 协同机制的实效。近五年打造的民族音乐传承班、乌兰牧骑班等特色班级,配合年均参演 30 余场国家级演出的青年马头琴乐团,构建起 “承、传、演、研” 全链条成长路径。
这场演出的底气源于 68 年办学积淀。学校已建成艺术学一级学科、6 个硕士点,音乐与舞蹈学跻身全国前 40%;26 个本科专业中,7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精准对接民族艺术传承,9 门国家级、36 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筑牢教学根基。舞蹈学院创排的《草原英雄小姐妹》斩获 “文华大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深耕技艺传承,音乐学院推动创演融合,三院合力铸就艺术精品。
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关键时期,专场演出承载着文化传承、民族团结、教育赋能三重使命。通过将达斡尔族《鲁日格勒》、鄂尔多斯《筷子舞》等濒危非遗推向国家级平台,以多民族艺术交融诠释 “中华民族一家亲”。目前师生已进入冲刺排练阶段,六支乐团反复打磨细节,力求 “保留文化本真,更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从草原到京城,从课堂到舞台,这所北疆艺术学府正以实际行动证明,高等艺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战略引领和艺术贡献。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内蒙古艺术学院将牢记初心使命,不断传承创新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源源不断的北疆力量。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