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店,本地心:一家店装着两个城市的温度

他乡店,本地心:一家店装着两个城市的温度

来源:半岛网 2025-10-28 13: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磐安县壶厅路的街角,磐安县安文代春梅商店已经温暖了18个春秋。店主代春梅女士,一位二十多年前从外地来此的打拼创业者,用她的热忱,不仅将这家小店经营成了街坊邻里的“第二个家”,更在此扎根生长,收获了家庭与事业的双重美满。

从“异乡客”到“自家人”

店主代春梅夫妇的老家在距离磐安1600公里外的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大成镇,1996年6月,才20出头的夫妻俩带着大女儿来到磐安。询问来磐契机,店主代春梅打趣地说道:“我是‘跟屁虫’,跟我家这位来的磐安!”

原来,她的丈夫在宁波一家五金厂上班,因磐安县恒隆五金有限公司需要一名五金师傅,所以才因为工作调动来到磐安。在五金厂工作了12年,等到两个女儿上小学、上初中了,夫妻俩才开起了副食商店,一开就是17年,就在原先上班的五金厂附近。

初到磐安,语言、风俗、饮食习惯等的差异曾让夫妻俩感到疏离,但热情待人的店主从不将自己封闭在生产车间里、柜台后面,而是与同事、邻居们主动打招呼,谁家有红白喜事需要帮忙她也主动去帮忙。

年复一年,小店面慢慢扩大,成了社区的“信息交流站”和“情感联络点”。大家习惯了来这里坐坐,聊聊天,买不买东西都是其次。对于店主代春梅来说,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但街坊邻里的善意超越了买卖的信任与亲近,这让她更有“家”的归属感。

图为代春梅在代春梅商店中

“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在店主代春梅的字典里,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没有“利益至上”;她的热心肠是街坊邻里公认的。看到老人提着沉重的米油,她会立即招呼丈夫张先生帮忙送到家里;碰到小孩子来买东西,也会叮嘱孩子将钱收好;店里新进了散称食品,她也会让老客户们先尝后买。

四川人仿佛都是热情爽利的,店主代春梅也不例外,她待人的善意,不计较回报。有时候邻居送来的一把青菜、一个西瓜,有时候也是孩子的一句“谢谢阿姨”,就足以让她开心许久。

“在磐安生活了将近30年,一直就在这壶厅路,都是老熟人了;大家信任我,需要我,这就是我最大的价值。”

这份发自内心的乐于助人,让小店充满了人情味,也让她们一家成为了社区里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图为客户经理曹楚浛为代春梅讲解双屏机用法

无私托举,小店铺里走出两位研究生

问店主代春梅这辈子最骄傲的“事业”是什么,她可能会坚定的认为是她的两个女儿。尽管上班辛苦、店铺经营忙碌,但店主夫妇俩从未忽视对女儿的教育,当然,言传身教才是家庭这一课堂最高效的“知识”传授。

店主代春梅的大女儿本科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小女儿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每每说起两个女儿,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与欣喜。其实,女儿们从小在店里看着父母亲如何真诚待客、如何乐于助人,如何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一个家。这种“担当、诚信、坚韧”的品格教育,远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深刻,也证明了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父母的身体力行。

回顾在磐安的近三十年历程,店主代春梅夫妇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平和。当初到磐安发展,所求的不过是一份安稳的工作;而今,她拥有的远超预期:她拥有了被街坊邻居认可的“社会角色”,夫妻和睦、女儿成才的“美满家庭”,更在这片原本陌生的土地上找到了深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图为代春梅丈夫整理货架

三十年光阴流转,一切都在变化,不变的是店主代春梅对待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顾客始终如一的真诚,对待家人无私奉献的包容,也让“异乡”成为“第二个故乡”。(曹楚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