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期农产品产销对接与供应链建设,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提高国际循环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强化全球农业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体现。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全球贸易格局重构,对农产品供需两端产生深刻影响。积极应对全球贸易增长分化和格局重构的新趋势,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与供应链建设,既对当前有效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具有现实意义,又对中长期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做好新时期农产品产销对接与供应链建设必要又紧迫。从供给侧看,当前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水平,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有保障。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达到14130亿斤,人均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饭碗里装了更多的中国粮。2024年,大豆油料扩种成果有效巩固,大豆产量2065万吨,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进一步提高;棉糖胶稳定发展,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9663万吨,比2023年增长0.2%,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供应充足,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老百姓的餐桌更加丰富、吃得更加营养健康。从需求侧看,农产品消费量大面广,消费环境多样。全国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特别是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新的阶段性变化,从“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快速转变,肉、蛋、奶、菜、水果等消费明显增长,鲜活、特色农产品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的主要内容。市场消费多样化、个性化,选择性日益增强,对农产品流通储藏设施、运输能力、道路条件、物流装备、营销手段等提出新要求,迫切要求培育与生产力水平和消费趋势相适应的产销对接与供应链体系。
世界银行于今年6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2.3%,低于3.8%的历史(2000年至2019年)平均水平。从国内看,总量问题与结构矛盾并存,农产品供需阶段性矛盾突出。一方面,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量连年增长,历史形成的农产品总量平衡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有的农产品阶段性供大于求,有的如动物蛋白饲料明显短缺,仍需大量进口。另一方面,城乡居民消费个性化、差异化、保健化明显,对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品牌提出更高要求。
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与供应链建设,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提高国际循环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强化全球农业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体现。
一是健全高水平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流通、消费全流程的综合信息监测制度,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引导农产品生产,有效推进产销对接。引导产区以产业兴旺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加有效供给。通过股份合作、订单采购等方式引导产销地区、供需主体稳定利益联结关系,打造产销共同体,延长产业链、保障供应链、完善利益链,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是加快推进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物流企业、批发市场等数字化转型,全面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体系,打造高效顺畅的农产品供应链。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高质量建设一批农产品电商产业园,推进产地市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的对接,打造直销直供渠道。探索城市零售新模式,建设一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形成线下资源与线上需求互动对接。
三是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提高规模以上农产品流通企业占比,推动企业“上规、上榜、上云、上市”。上规,即以政策扶持、信贷支持等为重点,支持具备一定潜力的企业生产上规模、销售额上台阶;上榜,即以产品推广、品牌提升为重点,鼓励引导企业进入权威行业榜单;上云,即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提高企业市场智慧感知和供应链智能管理水平;上市,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公开市场募集资金,增强企业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是落实农产品市场管理制度。建立支持品牌、特色、绿色等名优特新农产品市场管理制度。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完善农业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健全完善信用管理制度,推动农产品分级分类,规范农产品市场准入,鼓励食品生产者优先采购承诺达标农产品。建立国家级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及其应用,推动国内认证规则与国际互认。
五是改善重要农产品储备调控。健全完善粮食、猪肉储备制度,做好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储备,理顺高效统一的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特别是主销区的储备责任。搞好生猪等周期性波动较大的重要农产品市场调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储备动态管理、科学决策能力,充分发挥储备对产能调控和稳定市场预期的综合作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