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Car的初步畅想与探索实践》白皮书正式发布!

《AI Car的初步畅想与探索实践》白皮书正式发布!

来源:半岛网 2025-10-24 09: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10月23日下午,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人工智能主论坛在重庆科学会堂举行,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骏院士 发布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汽战略院与吉利汽车研究院联合编写的《AI Car的初步畅想与探索实践》白皮书 (以下简称《AI Car白皮书》)。

李骏院士发布《AI Car白皮书》

《AI Car白皮书》是汽车行业首次以“AI Car”为主题发布的白皮书,以全局战略视角给出了AI Car的产品定义与关键技术前瞻判断,为全行业清晰勾勒出迈向AI Car时代的探索实践路径。

创新点一: 洞察 AI Car未来画像

近年来,AI技术持续突破,推动感知、预测、推理与决策能力实现指数级跃升,汽车产品将在AI全面赋能下,逐步深化记忆、推理、主动进化的类生命体特质,加速转型为汽车智能体,即AI Car。

AI Car将以“专业可靠的司机 + 聪明温暖的伙伴”为双角色定位,以“自主性、交互性、适应性”为关键特征,通过多域智能融合,真正实现从“功能集成”到“智能协同”的跨越,打通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加速转型为下一代智能空间的核心载体与智慧出行的生态节点,最终成为深度嵌入用户生活全场景的智能生态核心枢纽。

 

创新点二:给出十大前瞻判断

AI Car 的本质是由多个子智能体有机融合的超级智能体: AI Car需同步应对驾驶决策、安全执行、空间交互、能量管理等任务,这类任务兼具多目标性、高动态性与高复杂性,单一智能体难以胜任,因此在 AI 对各域分别实现深度赋能的背景下,AI Car将进化为由多域子智能体有机协同、深度融合而成的超级智能体,以此突破单一智能体的能力边界,满足复杂出行场景下的多元需求。

关键判断一: VLA改变自动驾驶系统的设计逻辑与能力边界,将成为驾驶智能体基础模型

关键判断二: 世界模型本质是对真实世界的极致压缩,将成为理解世界预测未来的基础工具

关键判断三: 算力优化与数据闭环将成为驾驶智能体实现高效自迭代的核心抓手

关键判断四: “超拟人交互”将重塑人车关系,助力座舱智能体迈向终极形态

关键判断五: 基于端云协同、大小协同的交互功能智能分配将成为座舱的应用范式

关键判断六: 在多端互联推动下 AI OS 将加速实现从座舱开始的落地应用

关键判断七: 智能底盘与动力将成为精准动态控制、保障行车安全的“运动控制大脑”

关键判断八: AI将赋能形成“智驾+底盘”更大的端到端系统,重构驾乘体验

关键判断九: 动力电池向集实时感知、自主决策、动态响应的智能电池系统转型

关键判断十: AI赋能下的全局最优能量策略,将重塑车辆使用全周期能量管理范式

创新点三:提出企业生存三角新法则

AI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汽车产品,推动其迈入智能体新纪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逻辑迎来三大革命性转变。

改变及建议一: 价值创造方面,企业的战略目标从“造好车”的制造价值转向“运营智能体”的长期运营价值。AI Car时代,企业需定义智能体的独特人格与价值主张,以此焕新未来品牌调性。

改变及建议二: 资源配置方面,数据作为AI的核心养料,将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战略资产,固定硬资产的核心地位逐步让位于数据软资产。AI Car时代,企业既要深挖全流程数据价值、打造“从开发到体验”闭环,也要搭建更高战略层级的、打破部门墙的跨职能AI大研发团队,保障AI Car的系统性研发。

改变及建议三: 博弈逻辑方面,AI将打破单一维度竞争格局,升级为生态体系间的价值网络对抗,整车企业应加速构建全生态资源整合能力,提升跨终端的智能协同体验,从而强化用户粘性,打造 AI 时代企业生态竞争的核心壁垒。

下载完整版《AI Car的初步畅想与探索实践》白皮书,请关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公众号。

关于我们

为应对汽车产业科技变革的重大战略需求,引领技术创新方向,服务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020年7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筹建国际汽车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简称:国汽战略院)。自成立以来,国汽战略院在汽车产业战略研判、技术趋势研究与路径研判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产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汽车科技预见》《汽车科技评论》《商用车碳中和技术路线图》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了政府行业管理、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企业创新发展战略决策。

面向未来,国汽战略院将充分发挥学会平台和行业专家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打造成为国际汽车产业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的高端智库,成为国际汽车产业技术新变革、新趋势的洞察者和引领者,新技术、新模式的评判者和推广者,协同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成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节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