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机电类专业升级与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论坛在西安工商学院举办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10-21 16:51
来源: 日照新闻网
2025-10-21 16: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18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指导,西安工商学院主办,机电工程学院承办,西安市高陵区科技工信与商务局、绿智制造产业学院协办的 “智造未来——民办高校机电类专业升级与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论坛” 在西安工商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汇聚政企校多方核心力量,共同探讨机电类专业升级与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

论坛现场

西安工商学院校长廖民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我国在人工智能、5G 等领域成果显著,同时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西安工商学院将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为使命。学校依托机电工程学院,推动传统机电专业与新技术融合,升级专业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引入企业案例,建设智能制造实验室,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未来,学校将继续坚守办学定位,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师资,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人才培养特色。期待通过论坛凝聚共识,携手探索AI时代高校新工科教育创新发展之路,为制造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西安市高陵区科技工信和商务局副局长张涛代表高陵区科工局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当前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深刻重塑产业格局,机电类专业升级与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已成为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发展的关键举措。他充分肯定西安工商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行探索,强调高陵区作为西安“北跨”发展核心区,将全力支持驻区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同时诚挚邀请高校与企业入驻高陵,实现校地、校企协同发展。

开幕式上,西安工商学院为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颁发客座教授、企业导师聘书,为后续协同育人奠定基础。随后,全体参会嘉宾合影留念,记录这一凝聚多方智慧的重要时刻。

专家主旨环节报告中,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博士生导师宁方立教授,西安思源学院工学院宋绪丁教授,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电气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张玉林,西安吉利汽车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高级经理魏子贵分别从各自领域做主旨报告。

论坛同步开设两大分论坛,针对机电类专业不同细分领域的建设难题展开深入研讨。

分论坛一:从传统制造到智能设计——机械大类专业课程重构与新工科人才培养中,西安工商学院机械类专业带头人赵敏荣,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负责人刘洋,西安工商学院机械设计与智能制造系系主任李东文,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机械与工程学院机械系主任李孝元,西安工商学院专职教师吴青山,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智能制造与新能源学院副院长王国平6位专家从教学与专业建设质量方面分享实践经验。

分论坛二:电子电气类专业在 AI 时代的学科交叉与创新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专职教师朱海霞,西安翻译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系系主任梁计锋,西京学院专职教师于长青,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助理贾小博,西安欧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沈瑞冰,西安工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系主任李瑞,西安外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廖娜7位专家聚焦学科交叉与创新做分享交流。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政府、高校、企业三方搭建起深度交流合作的实体平台,更以“问题导向、实践落地”为核心抓手,明确了民办高校机电类专业升级与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三大核心方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育人共识与实践路径。

从产业需求响应来看,论坛通过政企校三方对话机制,精准锚定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缺口。参会企业现场提出“机器人系统运维”“质量数据建模”“产线智能优化”等岗位需求,与高校课程改革方向深度匹配。双方达成共识,计划将企业真实生产案例、技术标准前置融入课程,推动专业内容与产业技术同频更新。

在产教融合深化维度,论坛实现了从“理念探讨”到“资源落地”的实质性突破。一方面,西安工商学院为 8 位企业专家颁发 “企业导师” 聘书,构建起“高校教师 + 企业工程师”的双师教学团队,未来将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课程授课及毕业设计指导;另一方面,高陵区科工局明确表示,将为驻区高校与企业合作提供政策支持,推动“校地企”协同育人机制常态化运转。

从人才培养创新维度,论坛汇聚的多所高校实践经验,形成了多样化的改革范式。西北工业大学“AI + 课程全流程智能化”模式、西安思源学院 “3+X” 企业综合实习模式、重庆城市科技学院“订单式培养闭环体系”等案例,为民办高校提供了差异化、可借鉴的改革参考路径。

西安工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任工昌院长表示,学校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梳理总结专家观点与实践经验,进一步推进机电类专业的数字化升级与课程体系优化,同时加强与政府、高校、企业的长期合作,吸引优质资源赋能教学科研,为区域乃至全国机电产业数字化转型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学校与产业的协同发展、共创未来。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