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全国区域教育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暨康巴什区“美好教育”现场会第三研讨会如期开展。来自上海、浙江及我区的五位教育实践者聚焦课程教学改革,从不同维度维度分享了课程改革的创新路径。
实践驱动 双轮赋能教学新生态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校长堵琳琳阐释了实践撬动教学改革的路径。学校构建管理团队与一线教师双轮驱动,依托“DEI”教研与“成长帆”评价,推动教学实现从知识到素养、从结果到过程、从少数到全体的深刻转变,为学科实践提供了可推广的有效样本。
博物育人 场馆融合拓展 学习场域
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校长俞富根分享了“我在博物馆上小学”的育人实践。学校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通过五级场馆体系将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全程。“1314”全链赋能模式以真实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实现知识习得与素养培育的内在统一。
区域推进 十年深耕构建课改范式
康巴什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石婷系统梳理了区域十年课改历程。历经三轮课程教学改革,康巴什教育构建起以“五好课堂”为引领的实践体系。通过“一校一策”特色发展路径,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评选、全域展示”的推进机制,为区域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体育育人 精准赋能促进五育融合
康巴什区第四小学校长王晓丹以一根跳绳展现了“小切口、大育人”的创新路径。学校将体育定位为“第一学科”,构建“学—练—赛—评”一体化课程体系,推行走班制教学。在“健康第一”理念引领下,形成了以体育为支点推动五育融合的特色育人方案。
校外拓展 三位一体保障协同育人
康巴什区青少年发展中心主任聂云龙介绍了校外教育的模式探索。中心构建“综合实践、兴趣培养、研学旅行”三位一体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开发课程体系,通过“学校下单、少年宫接单”模式,配套五维评价体系生成学生能力图谱,实现校内外教育的温暖接力。
焦点对话 共探改革深化路径
在《中国基础教育》期刊主任刘青松主持的互动环节,专家们提出了深化教学改革的三大实施要点:团队培养是基础,要建立教师发展的长效机制;评价先行是关键,要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德育贯通是灵魂,要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五场报告从沿海经验到西部实践,共同勾勒出课程教学的改革脉络。康巴什教育将充分吸收全国先进经验,持续深化区域改革,全力打造“美好教育”国家级样板区,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李德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