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企业展播活动作为全国性诚信企业推广工程,旨在通过遴选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诚信企业,以讲述其“守信创业、信用发展、信誉守业”的实践故事为核心,向社会传递诚信经营的价值与经验,打造“中国榜样”和“品牌新势力”,构建诚信为本、品牌引领的良性商业生态。富平县洋阳柿饼专业合作社凭借其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创新发展,成功入选。
在富平这片被柿树染红的土地上,郑耀文的名字与柿子紧密相连。这位黝黑脸庞、戴着眼镜的关中汉子,用二十六年光阴在富平柿子产业上书写着“一生一柿一奉献”的传奇。从普通柿农到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理事长,从田间地头的“土专家”到手持五项专利、成果的发明人,他以科技为犁,以坚守为耙,在黄土高原上耕耘出一条柿业振兴的希望之路。
柿乡逐梦:从田间地头到产业标杆
2006年,当39岁的郑耀文在荆山塬栽下一百亩柿树苗时,或许未曾想到这片土地会因他发生怎样的变革。面对“柿树不成林”的古老谚语,这位心存高远的庄稼汉开始探索密植栽培技术。历经无数个日夜的观察记录,他终于突破传统,研发出“富平尖柿垄上密植控高栽植技术”,在百亩示范园里优选优育出矮化、密植、抗病的优质柿树。这项技术不仅让柿园产量提升40%,更成为周边柿农争相效仿的“黄金法则”。
2000年3月,郑耀文创办柿子专业合作社的雏形初现。彼时,柿农们仍延续着房前屋后晾晒柿饼的古老方式,品质与卫生始终是难以跨越的门槛。看着沾满灰尘的柿饼,郑耀文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何不给柿子搭个棚?这个看似简单的创新,却让柿饼品相发生质的飞跃。如今,富平产区的柿饼都在这般洁净环境中完成蜕变,而“洋阳柿饼”更成为(陕西省)首个通过QS认证的品牌,带着“陕西著名商标”的荣耀走进西安的各大商超。
科技赋能:五项专利、成果改写百年传统
在郑耀文的柿业王国里,科技创新始终是核心引擎。面对传统柿饼加工“看天吃饭”的困境,他带领团队研发出全密闭保鲜包装技术,让柿饼突破季节限制,全年供应成为现实。而那项令柿农交口称赞的“十字托架”专利,更是将工效提升50%,商品率提高40%,彻底改变了“一绳吊百柿”的拥挤场景。
如今,洋阳柿饼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车间,300吨级冷库与智能加工设备正有序运转。合作社每年加工2000吨柿饼,销售3000万元,带动300户社员人均增收万元。但郑耀文的野心不止于此,冰柿、柿子干、柿子醋、柿叶茶等十余种衍生产品的研发,构建起从田间到舌尖的完整产业链。当“洋阳”柿饼登上国宴餐桌,当富平冰柿、柿子干、柿子香醋获得消费者青睐,这个关中汉子用科技证明:传统产业同样能绽放现代光芒。
匠心传承:非遗技艺的现代演绎
作为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柿饼制作技艺传承人,郑耀文深知守护传统的重要性。他建立的柿子科技专家大院,既是技术创新的实验室,也是文化传承的课堂。在这里,老艺人的手工技艺与新农人的科技思维碰撞出火花,传统晾晒工艺与现代杀菌技术完美融合。
“教农民做不会的,帮农民打开销售渠道”,这句朴实话语背后,是每年近百场的技术培训,是3000余人次的科技帮扶,是24小时开通的技术热线。郑耀文把办公室搬进柿园,用抖音直播讲解栽植技巧,用微信群解答加工难题,让最前沿的农业技术通过最接地气的方式抵达田间。当看到柿农们从“凭经验”转向“靠数据”,他深知柿子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悄然开始。
柿业共富:小柿子托起大民生
在郑耀文的办公室里,挂着“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合作社500强”等荣誉牌匾,但最让他珍视的,是柿农们口中的“郑老师”。这位政协委员、科技特派员,始终将参政议政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他提交的《关于“富平柿饼”品牌规范使用》提案,推动全县统一质量标准,让“富平柿饼 甜蜜中国”的品牌响彻全国;他倡导的产业扶贫模式,让1000余户贫困户通过柿业增收,百亩示范园成为乡村振兴的“田间学校”。
如今,近60岁岁的郑耀文依然每天穿梭在柿园与车间之间。他计划未来三年投资建设智能加工中心,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柿子产品,更要让富平柿饼通过跨境电商走向世界。这位把“让天下安享健康食材”作为使命的高级农技师,正用科技之笔在黄土地上描绘着更加绚烂的柿业图景,让千万柿农绽放笑颜,共同诠释新时代农人的创新与担当。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