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现在一天最盼俩事儿,中午去食堂吃热乎饭,下午跟老伙计在活动室下象棋!”午后,在滨州邹平市西董街道段家村老年公寓,82岁的刘清河手握保温杯,坐在藤椅上,晒着太阳,十分惬意。西董街道以“离家不离村、养老更安心”为目标,通过建设老年公寓、运营孝善食堂、丰富日常活动三大举措,为老年群体织密“幸福网”。如今的西董乡村,老人们或在公寓里晒着暖阳拉家常,或在孝善食堂里吃着热饭唠嗑,或在活动室跟着节奏做手势操——一幅“老有颐养”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展。
宜居建设:从“忧居”到“优居”,托起养老“安心巢”
走进段家村老年公寓,93岁的宋贵元正坐在楼下藤椅上剥花生,身后的房间里,空调、电视、独立卫生间一应俱全。“以前住在老房子里,卫生间在室外,冬天洗澡不方便。现在这屋子亮堂得很,马桶一按就冲,我闺女来看我都说‘比城里楼房还舒服’!”宋贵元笑着说。
段家村老年公寓2025年随村庄搬迁同步投用,“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不少老人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子,但又面临子女外出务工、独自生活不便的问题。于是,村两委研究决定,建设老年公寓,按照‘离家不离村’理念设计,既保留了乡村熟悉的居住环境,又配套了专业化设施,真正实现“原居安老、颐养无忧”的幸福养老。”段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衍冰说道。
孝善食堂:从“热乎饭”到“暖心饭”,熬煮养老“幸福味”
“大爷大娘,今天有大锅汤、清炒菠菜,还有刚熬的小米粥!”上午11点,南唐村孝善食堂里飘出阵阵饭香,工作人员陈洁端着餐盘招呼老人。“我们坚持‘成本价运营、财政补一点、在外人才捐一点、集体贴一点’,确保老人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南唐村妇女主任董泽杰翻开账本,“米面油都是定点采购,每周菜单由村两委、党员代表和老人代表共同商量,软烂、低盐、少油是硬标准。”
在张家洞村孝善食堂则是多了些“烟火气”:79岁的张凤华系着围裙在揉面,80岁的马方昌正帮着剥蒜,志愿者们分工洗菜、剁馅。“今天包茴香饺子,这是老人们提的‘最想吃的菜’。”张家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友介绍,食堂不仅是就餐点,更成了老人的“社交中心”,“从种菜、摘菜到做饭,老人们全程参与,既锻炼了身体,又找回了‘集体生活’的快乐。”
乐活养老:从“独守家”到“共欢乐”,激活养老“生命力”
“一二三四,伸手摸肩;二二三四,转体拍背……”下午3点,段家村老年公寓活动室里,10多位老人跟着护理员做起了手势操。“这个操简单好记,我刚搬来那会儿整天闷在屋里,现在每天来做操,腰不酸了,见人也爱说话了。”84岁的赵桂英边做动作边说。
针对老年人特点,公寓联合西董街道精神卫生中心设计了“养生操+手势操+传统游戏”组合活动:早上养生操、午后手势操、传统节日包饺子......“我们发现,很多老人不是‘不想动’,而是‘没处动’。”段家村妇女主任赵春晓说,通过定期收集老人建议,活动清单不断更新,“上次有位老人说想听老戏,我们第二天就请了街道剧团的老师来唱京剧。”
微幸福“撬动”大民生,“养老服务是‘夕阳事业’,更是‘朝阳产业’。”西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聪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并引入社会组织提供理发、维修等上门服务,让养老服务从‘有没有’向‘优不优’升级。”
通讯员李遵祥报道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