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能青海海西公司:“黑灯工厂”照见未来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10-15 15:40
来源: 日照新闻网
2025-10-15 15: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科技的光芒穿透传统能源的壁垒,新能源产业正在迎来一场智慧化变革。9月30日,国家能源集团海西光伏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西公司”)珺晟光伏电站,凭借前沿的智能化运维模式,在无人值守“黑灯工厂”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实现了距离西宁500多公里外的生产指挥调度中心对现场设备的远程精准操控,与此同时位于马海村落的沛荣变电站也同步“黑灯”,至此海西公司所有光伏场站全面迈入“黑灯工厂”运维模式。这一壮举宛如一颗耀眼夺目的启明星,照亮了高原智慧能源管控的新征程。

科技攻坚,铸就“黑灯”基石

去年年底投产的珺晟光伏电站的“黑灯工厂”之路,绝非坦途,而是一场科技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为实现这一目标,海西公司运维人员开启了一场全面而深入的联调排查攻坚战。他们如同精密的仪器,对站内每一个间隔进行严谨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缺陷。

图为珺晟光伏电站全景图

面对联调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海西公司运维团队展现出高效的应对能力。他们快速反应,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准确判断故障根源,并以稳、准、狠的姿态消除缺陷,确保设备稳定运行且不再复发。9月14日晚,那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运维人员与生产指挥中心紧密配合,仅用5个小时便完成了现场108台箱变和36条集电线路的联调工作。这一速度,如同闪电划破夜空,为电站的“黑灯”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在这背后,是自动化系统运维团队坚实的保障力量。面对全新的业务领域,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秉承“稳扎稳打、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从零起步,攻坚克难。白天,他们扎根机房,跟随设备安装调试,如饥似渴地学习技术;夜晚,他们组织内部培训,强化技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在短时间内,他们高标准、严要求地打造出一支具备集控系统建设与自动化系统运维能力的专业队伍。针对待接入电站种类繁多、形式复杂的实际,团队探索总结出“分级分类、标准先行”的建设思路,前期配合青海公司制定了5项自动化管理制度、发布3项公司内部技术标准、编制8套培训教材,使各项业务工作更加规范,为“黑灯工厂”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技术支撑。

智慧运维,开启高效新篇

无人值守模式的顺利执行,是珺晟光伏电站迈向智慧运维的重要标志。这一模式不仅使电站运维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更让海西公司两座330kV升压站整体步入“黑灯”时代。

图为珺晟光伏电站主控室

借助先进的远程监控技术,运维人员仿佛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能够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他们坐在生产指挥中心,通过屏幕上的数据和画面,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并迅速处理,有效降低了人力依赖。同时,远程监控技术的精准度极高,能够捕捉到设备运行的细微变化,大幅增强了运维工作的时效性。这一系列智能化举措,如同为电站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为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与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国庆期间刚刚黑灯不久的珺晟光伏电站就安全发电3829万千瓦时。

在智慧运维的道路上,海西公司还积极配合青海公司开展“水风光蓄储”多能源类型场站的远方集中监控调度研究。聚焦光伏场站“投产即黑灯”的工作目标,依托青海公司建成投运的生产指挥调度中心,稳步推进新投场站数据接入、联调试验、远方集控和体系建设。通过标准化实施场站设备检查巡视、倒闸操作等业务,完成新投场站设备清册、台账记录等技术资料编制校对,制定设备设施高标准治理方案,集中开展消缺攻坚行动,高质量完成了“黑灯工厂”建设目标。这些努力,让珺晟光伏电站的运维更加高效、精准,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

党建引领,是珺晟光伏电站实现“黑灯工厂”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海西公司党委始终将党的建设作为公司发展的“根”与“魂”,在迎峰度夏和“黑灯工厂”建设等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

图为党员先锋队开展技术攻关

公司党委迅速行动,划分“党员责任区”,成立“技术攻坚小组”,把检修现场打造成锤炼党性的生动课堂。11名党员骨干挺身而出,带领技术团队梳理设备运行数据超483条,精准定位隐患点。他们如同战场上的先锋,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在今年7月熙诚风电场的风机停运紧急情况中,党员先锋队迅速集结,与设备厂家、运行班组形成“三方联动”。在戈壁滩的夜空下,党员们争分夺秒,8小时内完成故障排查、部件更换与系统调试,最终实现风机满发稳发。这场“闪电战”的背后,是党员带头放弃休假、连续奋战12小时的坚守,是“度电必争、颗粒归仓”理念的生动诠释。此外,挂职干部陈晨临危受命,带领团队成功消除了光伏电站的大部分缺陷,为发电量的提升和“黑灯工厂”的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公司还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制作《戈壁绿动·军魂永续》沙画、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快闪活动等形式,展现员工昂扬风貌。依托“国家能源杯”技能竞赛、青年技术攻关等活动,搭建员工成长展示平台,激发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同时,深化“暖心工程”,累计开展现场慰问7次,将组织的关怀送到每一位职工手中,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进一步凝聚了奋进的力量。

行业典范,引领绿色未来

青海公司“千万千瓦级多能源一体化管控大型集控系统”的成功投运,是珺晟光伏电站“黑灯工厂”背后的强大支撑。这一系统不仅重构了高原能源生产的运营模式,更以“黑灯工厂”的规模化实践印证了无人化智慧管控的可行性。

图为青海公司生产指挥调度中心

该系统覆盖多能源的协同能力,实现了水、风、光、蓄、储等多种能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调度。通过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系统能够根据不同能源的特点和实时需求,精准分配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其显著降本增效成果,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在人力成本方面,无人值守模式减少了大量现场运维人员的需求,降低了人力成本;在设备运行效率方面,智能化运维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发电量。

据了解,青海公司的这一创新实践,正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青海方案”。它让其他企业看到了无人化智慧管控在新能源领域的巨大潜力,为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对于海西公司而言,这一成就为海西公司打造一流清洁能源示范企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而珺晟光伏电站“黑灯工厂”的实践表明,传统能源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不是简单的设备升级,而是涵盖技术、管理、生态、人才的系统性变革。

(通讯员:杜亮亮)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