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武夷丹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圆满完成在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期近两个月的跨学科深度调研。团队由来自人文、园林、保护、信息等多个学院的10名本科学子组成,旨在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与青年方案。
据悉,该团队承继自省部级学生大创科研项目,首创性地采用“三维价值评估”体系,系统性地对公园的自然生态、人文历史与社会共享价值进行综合考察。为保证调研的科学性与效率,团队自主开发了名为“数智勘察家”的微信小程序。将复杂的评估指标转化为标准化的移动端表单,实现了科考实践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在实践期间,团队足迹遍布公园核心区的2个乡镇与3个村落,累计完成了500份有效问卷调查,并与公园管理者、当地茶农、非遗传承人等关键人物进行了超过15场的深度访谈。
调研数据显示,公众对武夷山的认知存在显著的“重自然、轻文化”偏差:超过85%的游客被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所吸引,但仅有不足30%的游客能清晰阐述其深厚的朱子理学、千年茶文化等文化内涵。同时,团队在访谈中也洞察到,当地社区在普遍拥护生态保护政策的同时,也对生产成本增加、传统生计受影响等现实问题表示关切。
针对以上发现,实践队提出了两项创新性建议:一是构建官方背书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茶园认证体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直接惠及当地茶农;二是设计“文化探访主题路线”,并结合AR等数字技术活化历史场景,弥合公众的文化认知鸿沟。
本次社会实践将多学科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份数据翔实、建议可行的调研报告,为探索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青年智慧。(通讯员 马明煦)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