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聚力供需对接 首届中国五金品牌出海大会暨全球产供资源精准对接会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3 11:4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13 11: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10日,由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主办,中非桥、浙江工商大学中非经贸研究院、余姚市五金制品协会承办的首届中国五金品牌出海大会暨全球产供资源精准对接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依托2025中国国际五金展(CIHS)这一国际性平台,汇聚国内外行业组织、智库专家、品牌企业、国际采购商等多方资源,构建了一个高规格、实效强的交流与合作枢纽,推动中国五金品牌全球化发展。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商务部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司原副司长聂林海、莱索托驻华大使Kenneth Sentle Rabale阁下等重要嘉宾出席大会,来自沙特、埃及、约旦等20多个国家的采购商代表与国内重点五金企业负责人共200余人参与盛会。

全链条协同 “品牌出海”战略转型迈出坚实一步

会上,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在致辞中系统阐述了中国五金产业的发展成就与挑战。他表示:“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五金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年出口额超过1600亿美元。我们必须从‘产品输出1.0时代’迈向‘品牌出海2.0时代’,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五金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商务部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司原副司长聂林海建议品牌企业,一是要“抱团出海”,通过产业集群协同作战;二是要“创新驱动”,实现从产品创新到商业模式创新的全面提升;三是要“数字赋能”,运用新技术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

莱索托驻华大使Kenneth Sentle Rabale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五金产品在非洲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我们期待通过本次大会搭建的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中非在五金领域的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大会现场发布了《中国五金品牌高质量出海行动宣言》,并举行“中国五金品牌出海非洲联盟”启动仪式。该联盟将整合研发、制造、物流、售后、金融、法律等全链条资源,共建数字化海外仓储、云展示中心与智能售后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协同出海,为中国五金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提供全方位支持。

强化“新出海”理念 供需有效对接共赢

在首届中国五金品牌出海论坛上,商务部研究院专家洪勇、浙江工商大学中非经贸研究院院长赵浩兴教授、达之路集团董事长何烈辉分别作主旨演讲。

洪勇表示,中国五金出口规模稳健增长(2024年达1636.3亿美元),工具五金为增长最快领域,国际品牌竞争力初步形成。但面临品牌力薄弱、研发投入不足(低于2%)及国际绿色与技术壁垒(如欧盟CE认证)等挑战,需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标准认证体系,推动从‘制造大国’转向‘品牌强国’。

赵浩兴提出“新出海”理念:“企业应摒弃‘赚快钱’思维,践行‘受人欢迎、授人以渔’的利他主义,强调ESG与‘心新相印’模式。2025—2030年为非洲出海黄金期,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产业基地、创业园区、本土营销等六大模式,并构建‘高度—深度—温度—速度—精度’五维体系。”

何烈辉基于20余年对非投资实战经验分享:“高质量出海不仅是产品输出,更是能力输出和价值输出。企业必须做好‘三个深度’:深度了解当地市场需求,避免简单照搬中国模式;深度融入当地社会文化,通过雇佣本地员工、参与社区建设实现真正本土化;深度参与当地产业链构建,将中国优势产能与非洲发展需求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共赢。”

此外,在圆桌论坛上,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动工具分会理事长刘建华、工具严选高峰论坛发起人周小明、余姚市五金制品协会会长黄和钦、张家港中天达工具有限公司代表、威海工具企业代表于金汕,以及沙特大型采购商穆罕默德(Mohammed)等多位嘉宾共同探寻多方协同的出海新范式。

刘建华表示:“中国电动工具产业正从DIY、OEM向中高端转型,但面临标准创新与应用的挑战,急需中腰部企业重视并创新标准。”

穆罕默德结合沙特“2030愿景”表示:“交付时间和物流解决方案是当前与中国供应商合作中最突出的挑战。我们需要更高效的供应链协同。”

于金汕分享企业出海经验,“‘全产业链抱团出海’至关重要,从原材料到包装的完整供应链协同是成功关键。”

黄和钦分享余姚经验,“通过协会推动标准化与品牌建设,并借助政府平台,组织企业‘集群出海’,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抗风险能力。”

周小明认为,“中国品牌出海仍处于初级阶段,平台可通过数据导航、供应链协同等方式赋能,建议企业尝试‘全托管’等新兴电商模式。”

多位对话嘉宾认为:“出海需合规先行,重点在于提前完成目标市场的产品认证和品牌注册,建议借助当地专业机构实现‘轻松合规’。”

据悉,本次活动不仅打造了中国五金品牌出海的高端对话平台,更通过务实对接推动了产业合作落地。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五金产业从“制造出海”向“品牌出海”的战略转型迈出坚实一步,为全球五金产业合作打开新空间、新思路。(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