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赋能“夜间美术馆” 火人节上演光影艺术盛宴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10-11 16:36
来源: 日照新闻网
2025-10-11 16: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在2025年美国火人节艺术项目中,一座由中国团队主导打造的“夜间美术馆”成为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该项目由Mona艺术基金会推动,通过前沿的数字技术,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科技与艺术融合领域的创新实力,更以开放的姿态,构建了一个服务于全球艺术家的数字化展示平台。

王博唯&刘昭君 影像艺术现场

科技破壁:中国智造点亮沙漠夜空

与传统的静态展览不同,“夜间美术馆”的核心在于颠覆性的艺术创新,项目以中国艺术家何苗的大型装置《骰问》的残存立面为画布,由中国团队自主研发和集成的高精度、高流明的投影技术进行呈现。在极端多风的沙漠环境中,技术团队攻克了投影稳定、画面校准与设备防护等一系列难题,确保了数字艺术家们的影像作品能够在火人节的夜晚顺利展出。

“科技为艺术创作开辟了全新的可能性,”项目负责人李全胜表示,“我们运用了自主研发的图像处理算法与抗干扰技术,成功在瞬息万变的自然环境中,创造出一个稳定而充满沉浸感的动态艺术空间。这背后,是中国在光电技术、人工智能与工程应用领域长期积累的集中展现。”

贺阳 影像艺术现场

艺术无界:中国平台汇聚全球创意

此次展出的影像作品来自李全胜、贺阳、何苗、王博唯、刘昭君、黄思祈、胡海洋、王艾居、Charmaine Lacsina、胡婧璇、林馒头、Yichu Li、郭渊如等十三位来自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涵盖了传统国画、现代绘画、雕塑及AI数字艺术等多元风格与主题。Mona艺术基金会通过先锋的科技与艺术,将风格迥异的跨界创作集于同一场域,让东方的美学意境与西方的当代思辨在光影交织中对话,真正实现了“融汇东西”的文化愿景。

王艾居 影像艺术现场

Mona艺术基金会负责人强调:“我们致力于用中国的科技创新,服务于全球的艺术创作。‘夜间美术馆’项目证明,中国的发展不仅是自主创新,更是开放共赢。我们正积极将技术实力转化为推动全球文化交流的‘基础设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化与科技的力量。”

郭渊如 影像艺术现场

引领未来:定义文化科技融合新范式

“夜间美术馆”在火人节期间持续引发热议,被国际观众与评论者誉为“未来展览形式的先驱探索”。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文化科技这一新兴领域已从“跟跑”走向“并跑”甚至在部分应用场景实现“领跑”。这不仅是艺术项目的成功,更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文化产业结出的硕果,展现了国家支持下的科技力量如何赋能文化表达,提升文化传播的感染力与影响力。

此次艺术项目的成功实践,向世界清晰地表明:中国正以更基础、更底层、更集成的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全球数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胡海洋 影像艺术现场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