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撬动课堂,匠心传递感恩!这所小学让学生为妈妈定制“专属高跟鞋”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10-11 16:37
来源: 日照新闻网
2025-10-11 16: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妈妈穿上我设计的高跟鞋,笑着说这是最珍贵的礼物!”深圳小学光明学校(集团)曙光校区六年级学生的“为妈妈定制‘高’跟鞋”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成果展上,学生们捧着亲手制作的“高”跟鞋,分享着实践中的收获与感动。这场以“匠心独运,感恩无限”为主题的活动,不仅是该校“项目撬动课堂”教学理念的生动实践,更让跨学科知识融入生活,让感恩教育落地生根。

为何要开展这样一场特别的项目式学习?核心源于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的响应,以及对当下部分学生“感恩意识薄弱、知识与生活脱节”现状的思考。“单纯的感恩说教难以触动孩子,抽象的学科知识也容易让学生觉得‘无用’,我们希望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习变得有温度、有意义。”

活动以“三全育人理念”“分布式学习理论”和“项目式学习理论”为支撑:全员参与,从教师、学生到家长、企业设计师,人人都是学习的参与者;全程渗透,从方案制定到成品交付,每个环节都融入知识运用与情感培养;全方位联动,整合学校教室、创客空间、家庭场景与企业工厂,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场域。同时,通过社会互动与资源共享,让学生在合作中构建知识,在解决“如何为妈妈设计舒适、美观又显身材的高跟鞋”这一真实问题中,主动探究、提升素养。

这场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以“问题驱动”为核心,分四个阶段层层推进,让多学科知识成为学生实践的“工具”。第一阶段“行动规划”,学生结合语文撰写调查方案、用数学整理问卷数据,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感恩唤醒中,明确项目目标,制定出清晰的行动蓝图;第二阶段“生活调查”,是知识运用的关键:美术课积累的设计知识派上用场,学生学习高跟鞋款式与美学;数学课的比例、测量知识成为“利器”,结合科学课的人体工学原理,用“黄金比例公式”推算出最适合妈妈的鞋跟高度;信息科技课上掌握的AI工具,又帮助学生高效搜集设计资料、完善调查表格。

到了“匠心构思”阶段,学生化身“设计师”,将前期调查的妈妈喜好、测量数据融入设计,美术教师指导绘制鞋样,小组间开展方案展评,在交流中优化创意;最终的“匠心创造”阶段,更是跨学科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学生用3D建模软件制作模型,借助学校的3D打印机完成雏形,再走进合作企业,在专业设计师指导下学习选材、打磨,亲手将设计图变成成品。过程中,语文写作能力用于撰写祝福卡片,劳动技能在手工美化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则在分组实践中不断强化。

“原来数学公式能算出妈妈适合的鞋跟高度,原来3D打印不只是好玩,还能做出真实的礼物!”学生郝泽宇的感慨,道出了项目式学习的价值。据了解,该项目历经3轮迭代,已获评第三届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式学习研讨会实践案例特等奖,相关课例还在省市优质课中展示,论文发表于多家教育期刊。

未来将继续以“项目撬动课堂”,打造更多贴近生活的跨学科学习项目,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整合知识、提升素养,让课堂成为连接知识与生活、培养能力与情怀的成长舞台。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