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向着景区开”跑出文旅融合加速度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10-11 10:53
来源: 日照新闻网
2025-10-11 10: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列车穿行于青山绿水之间,车厢内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研学导师的讲解声、老人们的谈话语,这已不只是交通的位移,更是一场流动的旅行、移动的风景、文化的行走。近年来,铁路部门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出行需求,相继推出亲子游、研学游、红色游、康养游等主题旅游列车,以及专为老年群体设计的“银发专列”,真正推动“火车向着景区开”,不仅拓展了铁路客运的服务边界,更深度融入文旅产业链条,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这一趋势尤为鲜明。8天长假激发了人们对深度游、品质游的强烈向往,铁路部门抢抓机遇,精心策划,开行多趟特色旅游专列,让“坐着火车去旅行”成为假日新风尚。从广州出发的“南方列车·潇湘号”一路向西,驶向新疆的壮美山河;“熊猫专列”穿梭于巴蜀大地,带游客近距离感受大熊猫栖息地的独特魅力;“新东方快车”满载着对边疆风情的向往,驶向雪域高原与大漠戈壁。这些列车不仅车体设计独具匠心,内部服务更对标星级酒店,集交通、住宿、餐饮、观光、娱乐于一体,真正实现了“一车游多景、全程无忧虑”。

旅游列车的兴起,是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也是消费升级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过去,人们“乘火车去旅游”;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火车上旅游”。一列列特色旅游列车正成为移动的星级酒店、流动的文化长廊、行走的研学课堂。它们将分散的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打破“旅长游短”的痛点,让“在路上”本身也成为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银发专列”的持续升温,折射出铁路服务的人文关怀与社会担当。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旅游列车凭借“一铺到底、无需换乘、行李无忧”的优势,极大降低了老年人出行的体力负担和心理门槛。车厢内加装扶手、设置无障碍设施、开通紧急呼叫系统,配备随车医生和慢病管理服务,让老年游客真正实现“老有所游、游得安心”。今年“双节”期间,多地“银发专列”一票难求,许多退休职工组团出行,重走红色足迹,畅游大好河山,成为流动中国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更进一步看,旅游列车的蓬勃发展,正在重塑人们的旅行方式与消费模式。它倡导“慢下来、深下去”的旅游理念,鼓励游客放慢脚步,沉浸式感受沿途风光与文化。许多线路设计注重与地方文旅资源联动,列车抵达后安排专车接驳、专属导览,形成“铁路+景区+服务”的闭环生态。一些地方还推出凭车票享门票优惠、特色农产品随车展销等举措,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火车向着景区开”,开往的是诗与远方,承载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钢铁轨道与绿水青山相遇,当现代交通与传统文化交融,一条条旅游列车正成为流动的风景线、发展的致富线、幸福的民生线。(任国斌)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