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在必行,建筑分公司“四举措”解锁高质量发展密码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10-10 16:41
来源: 日照新闻网
2025-10-10 16: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全国第48个质量月“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促进质量强国建设”的主题引领下,高质量发展成为各行业的核心追求。作为深耕铁路、城轨、市政领域的专业力量,中铁电气化局西安电化公司所属建筑分公司(以下简称:建筑分公司)始终视质量为生命线,以制度、技术、工艺、人才四大举措为核心,系统性地构建起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成功交付多项优质工程,更荣获西安市住建局“质量管理优秀企业”“最佳合作单位”等荣誉,为打造精品工程、服务交通强国建设筑牢坚实根基。

举措一:筑牢制度根基,推行标准化管控

建筑分公司将标准化建设作为质量管理的“先手棋”,从业务主要痛点出发,编制形成《房屋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指南》《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指南》等实用型手册,为质量管控划定清晰“标尺”。手册中系统梳理12个关键施工环节(涵盖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等)、133项核心工序(包括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的操作规范,同时针对挖方边坡塌方、桩位偏移等90类常见质量问题,制定明确防治措施,让所有项目的质量管控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针对不同项目的地域特性与施工难点,建筑分公司创新推行 “一项目一策”的差异化标准。在重黔铁路施工过程中,面对西南地区复杂地质、多雨气候等自然条件,项目团队在分公司通用标准基础上,专项编制《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四电房屋施工工艺标准》,重点强化土方工程、模板工程等21项内容的施工要点、工艺流程,确保质量标准与现场实际深度契合,有效化解地域性施工风险,为工程质量筑起第一道“制度防线”。

建筑分公司编制的《房屋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指南》、重黔项目编制的《四电房屋施工工艺标准手册》

举措二:赋能智慧建造,深化BIM技术应用

建筑分公司以技术革新为驱动,推动BIM技术贯穿施工全过程,实现质量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关键转变。在重黔铁路建设过程中,BIM技术应用场景覆盖了施工前期规划、中期执行与过程优化,成为保障工程效率、质量与成本管控的核心技术手段。通过BIM模型模拟施工场地平面布局,合理规划原材料堆放区、加工区、临时设施等区域,避免场地混乱,提升场地利用率。通过动态计算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用量,制定精准采购计划,有效避免了材料浪费。通过模拟施工进度与工序衔接,有助于现场管理人员提前发现工序冲突、空间不足等问题,及时调整施工计划,保证现场施工的安全有序。

利用BM技术建立的重黔铁路大观牵引变电所数字化模型以及导出的工程量清单

在成渝中线高铁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在施工前期精准搭建了房屋BIM信息模型,按1:1尺寸完整模拟设备安装、电缆敷设等关键施工工艺,依托模型720全景可视化特性,结合观察测量与碰撞检查功能,能够系统排查出传统二维设计中隐藏的尺寸偏差、管线交叉等缺陷,从源头规避构件碰撞风险。同时,项目借助BIM技术开展可视化交底,让施工人员直观理解标准,大幅降低操作误差,为项目关键工序的高质量施工提供了保障,实现质量管理更精准、更高效。

举措三:攻坚技术难题,推动工艺创新

面对不同项目的复杂工况与技术瓶颈,建筑分公司鼓励项目团队以“技术突破”破解质量难题,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在西延高铁“四电”房屋建设中,针对湿陷性黄土遇水易沉降、威胁地基稳定的核心问题,项目团队整合郑西高铁、大西高铁等项目的施工经验,联合中铁第一勘察院专家开展专题论证,创新构建“深层加密、浅层置换”的治理体系,针对不同深度的湿陷性黄土制定差异化处理方案。对设计地基处理深度5m以下的湿陷性黄土采用3:7灰土垫层换填,对地基处理深度5m~15m的湿陷性黄土,采用直径400mm的水泥土挤密桩,按1m间距等边三角形方式均匀布设,有效减少了湿陷性黄土对房屋地基基础的影响。以王益牵引变电所为例,1715根水泥土挤密桩成桩质量及挤密效果均满足设计要求,桩内压实系数达到0.97以上,桩间挤密系数达到0.93以上,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80KPa以上。

西延高铁王益牵引变电所房屋基础水泥挤密桩验收、水泥土换填验收现场

施工模式优化与细节工艺升级是提升工程质量、提效降本的关键路径。在渝昆铁路建设过程中,建筑分公司以八仙营牵引变电所为试点,打破传统施工模式,将房建专业与变电专业的“顺序施工”调整为“划区块同步施工”,依据功能需求与施工逻辑,将整体场地划分为房建、变电及交叉施工区域,明确各区块阶段性施工内容,减少交叉作业等待时间,经过第一、二阶段的施工对比,任务工效显著提升,管理成本精准降低,为后续工程建设效率与效益双提升积累了经验。此外,建筑分公司注重细节工艺优化,提升工程实用性与环保性。在重黔铁路牵引变电所地面施工中,采用“水泥基自流平+环氧树脂漆”组合工艺,不仅提升了地面的美观性和使用寿命,同时也增强了地面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在室外设备区域采用透水混凝土,利用其透水性强、防滑性好、易维护等优点对设备区域进行美化提质,让工程质量兼具“耐久性”与“生态性”。

渝昆铁路八仙营牵引变电所划区块同步施工第二、三阶段施工组织策划图

重黔铁路大观牵引变电所室内地面优化、室外设备区透水混凝土应用

举措四:锻造专业团队,提升质量执行能力

建筑分公司深知“人”是质量管控的核心要素,坚持以“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培训提能+观摩交流”双重赋能机制,系统性打造“懂标准、会操作、重质量”的专业化队伍,将质量意识转化为扎实的执行能力。在培训方面,建筑分公司制定年度分层培训计划。针对各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法律法规等培训,由分公司总工程师牵头,梳理过往项目中出现的典型质量问题,分享实战管控经验,帮助管理人员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改进”的全周期管理思维。针对技术人员,聚焦施工规范、新工艺、BIM技术的应用,由分公司技术负责人结合现场工序讲授质量控制要点,新工艺的操作要点以及BIM 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等,有效提高分公司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质量执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促进经验共享,建筑分公司通过“实地看、现场学、深入议”的方式,帮助各项目梳理管理思路,解决管控痛点。近年来,建筑分公司结合在建项目首件工程,先后组织在建项目技术人员赴池黄、重黔等项目开展现场观摩,重点学习标准化管理、BIM技术应用、智慧工地建设等亮点,让技术人员直观掌握标杆项目的管理细节与执行要点。在观摩结束后及时召开技术交流会,就当前项目管理存在的差距与改进方向展开讨论,进一步梳理项目管理思路,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实现优秀经验的快速复制与推广。

建筑分公司在重黔项目组织施工管理现场观摩暨技术交流会

从制度筑牢根基,到技术赋能升级,再到工艺突破难题、人才强化执行,建筑分公司通过四大举措的协同发力,构建起环环相扣、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闭环。凭借这套体系,建筑分公司不仅成功交付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轨电车T2试验线工程九峰停车场等荣获“武汉市市政工程金奖”的优质项目,更积累了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行业进步的宝贵经验。未来,建筑分公司将继续以“质”为核,深化举措创新,在铁路、城轨、市政领域持续输出高质量工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专业力量。(作者:崔珊珊)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