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出行热潮如约而至。当千万人怀揣着探亲的期盼、旅游的向往踏上旅程,国铁太原局用12天运输期、117列增开列车、445万人次预计发送量的“硬核答卷”,既守住了“走得了”的底线,更筑牢了“走得好”的防线,让交通动脉的热度与人文服务的温度相得益彰。
运力保障的“精准度”,是双节出行的底气所在。太原局没有盲目加码运力,而是先做足“功课”:精准预判出“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的复合型客流特征,摸准“头尾高、中间低”的流量曲线,更锁定了节前省内互通、节后跨省返程的流向规律。在此基础上,“一日一图”动态调整不再是口号——43趟夜间高铁延长服务时长,日均24万余个客座能力储备充足,高峰日44万人次发送能力从容应对;首次开行的峨眉山至临汾西、六盘水至侯马西等动车组,更是填补了区域交通空白,让“说走就走”的旅程延伸到更多角落。这种“按需配力”的智慧,让每一趟列车都跑在需求的“点子上”。
服务细节的“暖色调”,是双节出行的加分项。铁路运输从来不只是“运人”,更是传递关怀。太原局的服务创新,藏在一个个贴近人心的细节里:为歌迷量身定制的大同南至太原南夜间专列,让兴趣出行有了专属通道;平遥古城站的双语购票、引导服务,为外籍游客扫清语言障碍;大同南站、临汾西站对接文旅部门推出的精品旅游线路,更是把“车站”变成了“旅游中转站”,让出行与游玩无缝衔接。更不必说24小时在线的12306客服、重点部位的专人引导、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这些“看不见的保障”,恰恰是让旅客安心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铁路电子发票的全面启用,不仅是服务方式的升级,更传递出绿色出行的理念。无需再为纸质凭证奔波,180日内线上线下均可开具,这种“轻装上阵”的便利,让现代交通的便捷性又多了一层注解。
双节出行的“顺畅度”,检验着交通部门的“担当力”。国铁太原局用精准的运力调配、暖心的服务举措、创新的管理模式,不仅保障了445万人次的平安出行,更让每一趟旅程都充满温度。当列车穿梭在三晋大地,载着人们的期待驶向目的地,这不仅是交通动脉的流动,更是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在此也提醒广大旅客,合理规划行程、预留充足时间,与铁路部门共同守护这份顺畅与安心。(孙茜)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