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能力中台执“数智”之笔,绘就现代农业新“丰”景

中国移动能力中台执“数智”之笔,绘就现代农业新“丰”景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25-09-30 08: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金秋时节,从渭南平原的玉米地到云贵高原的咖啡园,从江南茶山到贵州毕节智慧门店,一幅以“数字”为笔、“智慧”为墨的秋收长卷正徐徐展开。中国移动能力中台以数字之力打破传统农事边界,让这个收获季,不仅颗粒归仓,更“数智”满仓。

智慧监测,农情全域感知

传统农情监测依赖人力奔波于偏僻田间,采集数据极为不便,尤其在害虫最为活跃的凌晨时段,由于天色未明能见度低、路况艰难导致出行不便,让测报工作难上加难。

如今,这一切正悄然改变。在陕西渭南合阳县连片的玉米示范田里,看不见老农背手踱步察看长势,取而代之的是智能传感器与高清摄像头组成的“电子哨兵”。中国移动陕西公司打造了覆盖田间的“天—地—人—机”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依托能力中台乡村综治能力,不仅实现恶劣天气提前预警,还可根据实时土壤湿度自动控制灌溉,实现节水增效。借助该能力提供的AI视频技术,可自动分析、准确识别害虫种类、数量及发生规律,生成虫情动态分布热力图。同时,系统通过长期积累与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出精准的玉米生长模型,为实现标准化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国移动江苏公司携手海州区农发集团,引入能力中台北斗精准定位能力,融合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成功打造北斗定位系统,赋能农机精准自动作业。作业前,操作人员通过终端设备预设作业点位、面积、路径等参数,系统生成最优作业规划;作业中,北斗卫星实时捕捉农机位置坐标,动态校正行驶轨迹,确保农机按预设路线精准、快速完成直行、转弯、倒车等动作,收割效率达3分钟/亩。更值得关注的是,农机满仓后能自动精准对接运粮车,顺利实现“收割—转运”无缝衔接,真正做到“颗粒归仓”。这是北斗精准定位能力破解农业生产难题、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

数字赋能,农事全程管理

在“中国咖啡第一村”——云南保山新寨村,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依托能力中台“星火”乡村多元振兴能力,构建起集监测、分析与决策于一体的5G+数字乡村振兴管理平台。该平台融合GIS、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了对咖啡园区土壤湿度、空气温度、植株长势等关键指标的实时采集与回传。咖农只需轻点手机就能管理万亩庄园,灾害预警、种植建议直达指尖,咖啡产量与收入实现成倍增长。云南小粒咖啡的蜕变,始于田间地头的精准监测,成于香飘全球的市场突围,完美诠释了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

数字赋能农业的种子,从云南保山启程,在浙江绍兴平水镇的千亩茶园继续生根发芽。这背后,正是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依托能力中台,为传统茶产业打造的智慧新模式。DataMap高效数据开放能力打破“信息孤岛”,传感器采集的土壤湿度、气象等数据,经系统处理成可视化报表平台,实时指导茶农节水节肥、提质增效;数据追踪能力为每批茶叶赋唯一数字身份,实现全链溯源。消费者扫码放心、茶农亩产增收,昔日绿叶蜕变为“金叶子”,数智化丰收图景正生动铺展。

智慧运营,产销全链贯通

丰收不仅要“种得好”,更要“卖得稳”。中国移动辽宁公司依托能力中台区块链溯源能力,打造了一套覆盖“生产-加工-销售”全流程的可信溯源体系。借助区块链不可篡改、全程可溯的特性,该体系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精准管控与闭环追溯。

在生产环节,物联网设备与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农事操作、环境监测等数据,经区块链加密存证,筑牢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加工环节,每批产品拥有独一无二的“电子身份证”,记录加工企业资质、生产日期、质检报告等关键信息,可供多方查验,提升信息透明度与可信度,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销售环节,可溯源的农产品品牌价值凸显,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企业也可依据数据反馈优化产销策略,实现精准供应。目前,系统已接入北镇巨峰葡萄、本溪蜂蜜、朝阳小米等辽宁特色农产品,为辽宁优质农产品铺就一条透明安全的“数字通道”。

在贵州毕节,智慧门店成为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数字枢纽”。中国移动贵州公司借助能力中台智慧连锁运营能力,为农产品装上“高效销售”新引擎。该能力的智能分析功能,可为农产品提供科学定价参考,从而帮助门店避免好货滞销、挖掘潜在客群、拓展销路并突破地域限制。此外,依据销售数据、季节与趋势预测需求,门店还可实现智能补货,避免积压或短缺。这不仅提升了农产品流通的整体效率,也拓展了农民增收的空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