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起,全国铁路将全面实施电子发票,那张熟悉的纸质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然而,纸质车票的退出并非历史的终结,而是标志着中国铁路迈向更智能、更贴心的新阶段,它将以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更加舒心的模式继续陪伴亿万旅客踏上美好的旅程。
一纸之变,改变的是百姓出行的温度。2024年11月1日,我国铁路客运开始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到2025年10月1日,全国铁路将全面实施电子发票,相较于传统出行中“取票耗时长、票据易丢失、流程效率低”的痛点。电子发票不仅实现了“指尖开具、随时调取”,旅客还可以通过“铁路12306”APP或网站,可随时查询、下载任意行程的电子发票,不仅格式标准、易于归档,还支持重复下载、永久存储,真正实现 “一次出行、票据无忧”。此外,铁路部门还保留了人工窗口等适老化服务,用科技的温度守护每个出行者的尊严。
方寸之变,彰显绿色发展的厚度。据统计,全国铁路每年发售车票达数十亿张。全面实施电子发票后每年可节约用纸超过8000吨,相当于少砍伐20万棵树。这张“看不见的发票”背后,是节能减排的生态账本,是“双碳”目标下的交通担当。从纸质车票到电子客票再到电子发票,每个人的点滴努力都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添砖加瓦。每张电子发票都将化作一片数字绿叶,装点着绿色中国的美好明天。
时代之变,标注数字中国的深度。从纸质车票到电子客票再到电子发票,铁路票据的演进史正是中国数字化进程的缩影。电子发票实现了购票、乘车、报销全流程闭环管理,既提升了社会运行效率,也为智能交通建设奠定了数据基础。电子发票实现购票、报销全流程闭环管理,为公务差旅数字化提供支撑;实时加密防伪技术构筑起数据安全屏障;与税务系统的无缝对接提升社会运行效率。这一系列改变背后,是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
这是出行的革命,更是时代的进步。曾经排队取票的长龙不见了,匆忙寻找报销凭证的焦虑消失了。如今,大多数乘客早已习惯直接刷身份证或扫码进站实现“无闸通行”。当我们用手机轻松搞定一切,中国铁路正在用科技的力量,传递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让“流动的中国”更加从容有序,让每一位旅客的旅途更加美好。(作者:丁文昌)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