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潜水产业,以安全生态双内核护航游客体验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9-29 15:39
来源: 日照新闻网
2025-09-29 15: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5年9月27日,海南万宁讯 —— 作为海洋旅游的核心业态之一,潜水产业正成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海南省高度重视潜水行业规范化发展,通过出台行业标准、扶持示范基地、推动科技赋能等举措,着力解决行业安全管理不均、生态保护薄弱等问题,而华润石梅湾国家潜水南方训练基地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标杆项目,以“安全+生态+培训” 三位一体模式,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助力海南实现“潜水安全提质、产业有序升级”的发展目标。

省域统筹谋发展,锚定潜水产业“规范化”方向

海南拥有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潜水点位遍布三亚、万宁、陵水等多个市县,年接待潜水游客超百万人次。但此前行业内存在的“资质门槛低、安全措施缺、生态破坏隐忧”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此,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明确提出“以示范带规范、以安全促发展”的思路,将潜水产业纳入全省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一方面制定《海南省潜水旅游服务规范》《潜水从业人员资质认定标准》等文件,统一安全操作流程与生态保护要求;另一方面筛选具备资质、实力的企业打造示范基地,华润石梅湾基地凭借国家级训练基地的定位、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成为全市首个“潜水行业规范化试点单位”,承担起“引领行业标准、输出管理经验”的重要使命。

“我们希望通过华润石梅湾这样的龙头项目,让‘安全潜水、生态潜水’成为海南的标签。” 省旅文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由万宁市政府、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学校和华润置地海南公司三方合作的国家潜水南方训练基地筹建运行工作正如火如荼,从人员培训、设备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开展整改提升,未来两年将实现重点潜水区域 “安全体系全覆盖、生态保护硬达标”,切实保障游客生命安全与海洋生态可持续。

基地实践立标杆,构建“全链条”安全生态保障网

作为省级示范的“先行者”,华润石梅湾基地将海南省的规范要求转化为具体实践,形成了覆盖“培训 - 救援 - 管控”的全链条安全体系,以及“保护 - 修复 - 共建”的生态治理模式,让游客在享受潜水乐趣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专业守护”的安心。

在安全保障层面,基地严格落实省厅“从业人员资质从严” 要求,建立“年度复训+季度考核”机制,所有潜水教练需通过中性浮力控制、紧急上升等29项核心技能考核,且每季度参与退役军人救援队联合开展的溺水救生特训;同时引入“智慧潜水平台”等科技设备,通过AI动作识别系统与电子围栏则实现 “实时监测、异常预警”,2025年暑期通过该系统成功预警3起潜水员体力不支事件,平均救援响应时间缩短至90秒,实现“零安全事故”目标。

在生态保护层面,基地响应海南省“海洋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的要求,将生态指标纳入日常管理核心:动态调整每日潜水人数(最高不超过 400人),避免超出生态承载力;每月开展“潜水垃圾清理日”,配备可降解收集袋,2025 年累计回收海底废弃物1.8吨;创新推出“潜水员生态学分制”,鼓励游客参与珊瑚种植、垃圾清理等活动,累计已有超 5000 名潜水员通过生态行动兑换进阶课程,形成“游客从体验者到保护者”的良性循环。

行业辐射促升级,推动全国体验潜水产业“提质增效”

如今,华润石梅湾基地的实践经验正加速向全省辐射:其协助海南省标准化研究院制定的国家标准《海洋体验潜水服务规范》已被纳入海南省旅游行业标准,也有效促进了三亚蜈支洲岛、陵水分界洲岛等重点潜水基地交流学习,基地联合退役军人救援队打造的“潜水员兼救生员”模式成效明显。2024年,华润石梅湾潜水满意度达98.2%,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更获评“海南省绿色旅游创新案例”,印证了 “规范发展”对游客体验的提升作用。

从省级规划的“顶层设计”,到基地实践的“基层落地”,海南潜水产业正朝着“规范、安全、生态”的方向加速迈进。而华润石梅湾基地的探索,不仅守护了蔚蓝潜域的纯净,更让“海南潜水”成为兼具“安全感”与“幸福感”的旅游名片,为全省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展望未来,华润石梅湾基地做为海南省旅游安全协会、水上运动安全服务中心副会长单位,还将深化与政府、科研机构的合作:一方面协助省厅开展潜水行业专项检查,推动中小型潜水俱乐部规范化整改;另一方面联合中科院南海所启动“珊瑚人工繁育项目”,为海南潜水产业打造“安全有保障、生态能持续、游客愿再来”的优质环境。2025年“一带一路”首届自由潜摄影公开赛、2025年中国“一带一路”水下摄影公开赛暨国际邀请赛的举办,也将成为海南潜水产业的重要契机,推动行业在竞技赛事、文化传播、国际合作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助力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