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县大崇镇“微田园” 一方菜畦里的乡村振兴图景​

来源:鹰潭新闻网    2025-09-26 16:49
来源: 鹰潭新闻网
2025-09-26 16: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清晨的阳光轻柔地洒落在金沙江畔的大崇镇大崇社区,空气中氤氲着泥土的芬芳。沿着小径前行,一片片整齐的菜畦渐次展开——翠绿如玉的莴笋、鲜嫩欲滴的青椒、挺拔饱满的小白菜……这里是当地村民口中的“微田园”。

据了解,“微田园”项目是会东县大崇镇创新推出的一项社区建设举措,在集镇零星绿化带内约23000平方米土地进行整理、页岩标准砖镶边约1700米、鹅卵石镶边约3000米、铺设青石板路面约600平方米、种植各类景观树约500株、砌筑景观墙约50立方米,围边分割形成微田园景观。田园内种植时令蔬菜,同时配备坐凳、路灯等休闲娱乐景观,旨在将集镇绿化区一块块“碎片空间”利用起来,为移民呈现“推窗见绿、出门赏景、采摘于地、收益于田”的田园风光。

在大崇社区6组,66岁的腾传芝老人正蹲在地头,熟练地采摘着自家种植的蔬菜,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以前在老家种地靠天吃饭,搬来后社区分了块地,种的菜足够全家人吃,多余的还能卖点钱,别看这菜园子不大,它可是我们的‘菜篮子’,也是邻里间唠嗑的‘连心桥’。”

大崇社区是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安置点,村民们在社区规划的“微田园”里找到了农耕乐趣与增收新路,这片菜园,不仅是移民的“菜篮子”,更成为会东县探索水电移民振兴的“试验田”。

“种植区域按就近原则分配,土地就在家门口,居民出门即可打理自家菜园。” 大崇镇移民办主任陈云介绍道,“微田园既是种植空间,也是邻里交流平台。在这里,居民们共学种植知识,分享经验,互换蔬果,这些细微举动极大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与归属感。”

未来,大崇镇将在微田园成为移民“菜篮子”与“邻里纽带”的基础上,进一步布局农旅融合新业态,以“微田园观光+亲子体验”为核心,打造沉浸式乡村文旅品牌。

“微田园”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大崇镇乃至会东县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既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丰富了日常生活,又潜移默化中传承了农耕文化,促进了邻里和谐,提升了社区活力。这一项目的成功实践,无疑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快速城镇化的今天,保留并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随着“微田园”模式的推广与深化,将进一步带动乡村文化复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和谐统一。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