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 搭桥,“抱团”生金

“金叶” 搭桥,“抱团”生金

来源:周口网 2025-09-25 11: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九月的房县野人谷,烤房中金黄的烟叶泛着鲜亮光泽。烟农谭天明站在烤房外上,看着合作社的烘烤分级服务队有条不紊地作业,脸上满是笑意。“以前种烟是‘单打独斗’的苦差事——育苗没经验,盖膜忙到深夜,采收缺人手,烘烤总出岔子,一年忙到头收入还没个准数。现在加入合作社,啥都不用愁,收入也有了保障!”他的话,道出了房县烟农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深刻转变。

(图片为合作社烘烤队在烤房中观察烟叶烘烤情况,朱万川摄)

以往,房县烟农多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种植,生产中难题重重:技术跟不上,烟叶长势参差不齐;农机缺设备,翻耕、移栽全靠人力,耗时又耗力;辛苦种出的烟叶分不着级,卖不上好价钱。每到烟叶生产关键期,烟农们常常忙得焦头烂额,却难见实效。

如今,在房县,专业烟农合作社正以“抱团发展”的模式,破解烟农生产难题,不仅大幅提升烟叶生产效率,更带动周边村民走上增收路,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自从有了烟农专业合作社,种烟轻松多了!”回龙乡烟农任志勇笑着说。合作社不仅统一提供优质烟苗和化肥。更省心的是,合作社有旋耕机、移栽机,以前自己7天才能种完的烟田,现在农机1天就搞定,人力成本省了一大半。

这样的改变,源于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对专业烟农合作社的大力培育。近年来,房县局按照“烟企支持、烟农自愿”原则,在全县多个乡镇推动成立专业烟农合作社,通过“统一育苗移栽、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机作业、统一烘烤分级”的统一服务,为烟农扫清生产障碍。据统计,目前全县规范化专业烟农合作社已经覆盖12个乡镇,覆盖80%以上烟农,服务烟田面积超2万亩,让数千烟农告别“单打独斗”的困境。

(图为合作社农机队在烟田作业,朱万川摄)

在野人谷烟叶收购站,合作社分级队员正和烟农一起检查今年的烟叶,金黄的烟叶色泽鲜亮,烟农们喜笑颜开:“以前自家土烤房烘烤,温度控制不好,烟叶常出现烤焦、发青的情况。现在合作社的密集烤房群,智能控温、统一烘烤。烤出来的烟质量更统一,减少了很多麻烦。”

(图为合作社分级队进行烟叶分级工作,朱万川摄)

烟农合作社的发展,不仅让烟农受益,更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周边留守妇女、老人纷纷加入烟叶移栽、采收、分拣的队伍,按天计酬,日均工资120-150元。

“在家门口就能干活,既能照顾家里,一个月还能赚三千多块,比出去打工方便多了!”西坪村村民舒志菊说,“不仅不用离开家,赚的一点也不比出去打工差,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小孩。”

截至目前,房县规范化专业烟农合作社已覆盖12个乡镇,服务80%以上烟农、超2万亩烟田,让数千烟农告别“单打独斗”的困境。未来,房县局将进一步优化合作社运营模式,完善农机作业、技术培训、专业服务全链条体系,推动合作社与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深度融合,让烟农合作社成为带动烟农持续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力军”,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朱万川)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