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竹溪:“夹”出好光景 服务暖人心

湖北竹溪:“夹”出好光景 服务暖人心

来源:周口网 2025-09-25 10: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清晨六点,湖北竹溪县泉溪镇的烟田里已飘起薄雾,烟农王美辉蹲在编烟操作台旁,指尖麻利地将刚采下的鲜烟叶按叶片大小摆齐。他双手握住烟夹两端轻轻一合,“咔嗒” 一声脆响,一夹烟叶便牢牢固定好,随手放进身后的竹筐里。

“以前用烟竿编烟,一片一片绑绳子,费劲儿还慢,现在有这烟夹,省事多了!” 他擦了擦额角的薄汗,筐里的烟夹已码得整整齐齐,晨光洒在银灰色的夹身上,透着几分利落。

2025 年的竹溪烟区,这烟夹早已不是稀罕物件,从泉溪镇的田间到向坝乡的烤房,几乎家家户户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可谁能想到,这如今的 “铁帮手”,早年刚推广时却被烟农们 “冷待”。

竹溪多山地,烟叶种植多年来都绕不开 “编烟难” 的坎儿。早些年,烟农们全靠烟竿编烟,“烟农不接受,不是烟夹不好用,是没让他们看见实实在在的好处。” 竹溪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技术员们心里门儿清。后来,他们换了思路,选了几户种烟经验足的能手做试点,不仅免费送烟夹、配操作台,还派技术员天天跟着蹲点。技术员跟着烟农下田,教他们烟叶采回来要先挑拣,病叶、残叶单独放,肥厚的烟叶摆中间;到了烤房边,又手把手调烟夹间距,说这样通风好,烟叶受热匀。

等到烤季结束,试点烟农李桂英的院子里挤满了人 —— 她家用烟夹烤出的烟叶,颜色黄亮,摸着手感软和,那些以往常见的烤青、挂灰的烟叶少了不少。李桂英拉着邻居们算细账:“往年编烟得请两三个人忙好几天,今年我和老伴儿俩人就搞定了,省下来的时间还能去地里多照看照看,烟的成色还好,卖的时候心里也有底。”

为了让大伙都能无负担用上烟夹,竹溪烟草想了不少办法,烟农只需交少量押金就能领一套;要是以后不种烟了,把烟夹交还烟站,押金能全额退;烟夹用久了有小毛病,比如卡扣松了、弹簧坏了,只要跟烟站说一声,技术员准会上门修,不花一分钱。

烟夹用开了,培训也跟着到了田间地头。每年开春,烟站都会组织 “烟夹实操课”,技术员在田埂上摆好操作台,一边演示怎么快速摆叶、怎么精准扣夹,一边听老烟农分享经验。有的说 “雨天采的烟叶要先擦干再夹,不然容易霉”,有的讲 “不同部位的烟叶分开夹,烤完分级更省事”,你一言我一语,比在教室里听课还热闹。

年轻烟农陈阳以前在外打工,听说家里种烟用上了烟夹,还能学技术,便回了乡。“以前总觉得种烟又累又没奔头,现在有烟夹帮忙,编烟快多了,还能跟着技术员学不少门道。” 如今,陈阳不仅把自家的烟种得有声有色,还常帮村里的老人检修烟夹,成了小有名气的 “烟夹师傅”,他还打算明年再多包几亩烟田。

夕阳西下时,王美辉把最后一夹烟叶架进烤房,空气中渐渐飘起淡淡的烟叶香。他靠在烤房门口,跟赶来查看的技术员聊起往后的日子:“现在种烟越来越省心,等明年把烟夹再改进改进,咱的日子肯定更有奔头!”

下一步,竹溪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将继续以“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为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大烟基投入力度,逐步为每户烟农配齐烟夹设备,同时紧跟烟叶生产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潮流,积极探索适合竹溪烟区地形地貌的农用机械,依据农艺标准加快适宜农机研发,以技术革新烟叶生产模式,加快现代化烟草农业建设进程。(作者:郭章森、陈绍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