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遂昌:唤醒大山深处沉睡的“绿叶子”

浙江遂昌:唤醒大山深处沉睡的“绿叶子”

来源:周口网 2025-09-25 10: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嘟嘟嘟——”

一辆满载青翠箬叶的“山地小火车”,正沿着轨道在浙江遂昌县淤弓村的青山绿水间缓缓穿行。这些曾经静默生长的野生箬叶,如今正悄然改变着整个村庄的面貌。

过去,淤弓村虽坐拥丰富的野生箬叶资源,但它们却“沉睡”于陡峭的深山里——因分散零散、采摘艰难,绿叶迟迟难以变成“金叶”。遂昌县烟草专卖局在得知这一困境后,主动对接结对帮扶村——淤弓村,牵线谋划了“箬叶共富工坊”项目,将特色生态资源与现代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山区县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共富路”。

图为“第一书记”朱雄伟与村民在箬叶种植基地采摘箬叶(吴佳妮摄)

项目初期,遂昌县烟草专卖局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一方面,组织人员奔赴浙南箬叶市场以及龙泉市、遂昌县三仁畲族乡、西畈乡等多个箬叶试种区,通过实地勘测、专家咨询和农户访谈,深入掌握了箬叶的品种特性、生长规律、经济效益及市场潜力;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团队前往淤弓村,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科学论证箬叶种植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该局与淤弓村共同制定了集“箬叶育苗、种植、初级加工、品牌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方案,着力提升淤弓村自身的“造血”能力。

图为在遂昌县三仁乡箬叶种植基地开展调研工作(陈矫捷摄)

随着项目深入推进,多方力量持续汇聚。除自身帮扶外,遂昌县烟草专卖局还为该项目累计撬动地方农业农村局、招商局等多个部门资金300余万元,用于筹建箬叶种植基地、育苗基地、交易市场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同时,项目还吸纳了大量当地村民参与到种苗培育、箬叶采摘、日常维护等环节,让“在家门口就业”成为现实。

青山依旧,山路蝶变。昔日泥泞崎岖的山路已被平整的水泥路取代,蜿蜒山间的轨道运输车更是将村民从肩挑背扛的艰辛中解放出来,既提升了效率,也守护了安全。此外,遂昌县烟草专卖局的“香溢”志愿者队伍也积极走进基地,开展除草、育苗、摘叶等各项志愿活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陪伴村民走好这条“共富路”。

图为“香溢”志愿者在育苗基地帮助清除杂草(洪诗樱摄)

眼下,百亩箬叶茁壮成长,高达80%的试种成活率赢得了“开门红”。未来的二期项目将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再扩种150亩,预计可为农户带来年均超过1.2万元的增收。

不仅有好叶,遂昌长粽制作技艺于2023年被列入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驻村“第一书记”朱雄伟带领“香溢”志愿者不仅帮忙采摘箬叶,还学习怎么包长粽,巧妙实现“绿叶”与“非遗”的结合,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文化附加值。“箬叶共富工坊”不仅在孕育经济、带动增收,更在传承文化。

图为“香溢”志愿者与淤弓村村民一起包长粽(洪诗樱摄)

绿叶成“金叶”,青山变“金山”。未来,遂昌县烟草专卖局将继续深耕这一项目,让片片“绿叶”带领淤弓村驶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吴佳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