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正热火朝天的进行当中,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建设事业的“排头兵”,身处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同基层的各色信息保持着密切接触。广大基层干部要有干事创业的热情,更要有建功立业的能力,有必要体察民情、亲身调研、真抓实干,走进农民生活,干好“农活”三两事,唱响乡村振兴的悦耳“山歌”。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事业,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广大乡村土地上人们的生活需要,代表了肥沃黑土地上人民的美好向往。广大基层干部要善于挖掘好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不可凭借主观意愿单方面行事,“闭门造车”很可能会使得干事效果和民之所盼南辕北辙。基层干部只有走进“农家大院”,摆好“板凳”,以一个平和的“老乡”身份进行真实的交流,不能“单刀直入”生硬问答,让“谈心”变成了“采访”,而是在“土言土语”中拉近群众的交流距离,在“天南海北”中挖掘民众期盼的“蛛丝马迹”,从而针对性地用力,让群众的评价成为考核业绩的“硬标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群众那里获得的“第一手”信息不能仅仅停留于“图纸”上,惟有通过实践方能验证和发展。广大基层干部要想在乡村振兴上做出一篇好文章,就必须挽起“裤腿”亲身下“田地”,同地方实际情况来一次“亲密接触”,让脚上真正带上“泥”,用双腿丈量乡村土地的每一寸角落,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姹紫嫣红总是春”,不同地方自有其特色,只有真正进入“此方世界”,才有资格去总结归纳,当好乡村振兴地方实际的“百事通”,从而完善发展思路,明确开篇布局,用“土方法”谋求实在的发展。
袖手空谈无助于发展,“雷声大,雨点小”反而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广大基层干部作为直面广大群众的“第一线”,其一言一行决定着“第一印象”,唯有撸起袖子、真抓实干,才能够不断进步,最终得到老百姓的“点赞”“好评”。首先要认真领会组织的各项部署,在实践中及时调整,不可“全盘照搬”,而是用差异化的发展,打造“龙头企业”并通过“品牌效应”不断延长产业链,用高附加值的劳动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其次要关注农民的精神文化活动,让“接地气”而又“真善美”的业余活动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生活点缀,让人民的生活“美”起来。最终在综合性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成为乡村振兴“事业田”上的“多面手”。(邓建)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