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区“双轮驱动”赋能国培计划:技术融合与研课改进双向发力 助推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9-25 15:20
来源: 日照新闻网
2025-09-25 15: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邢台市南和区作为河北省“国培计划”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培训改革试点县,创新采用“技术融合+研课改进”双轮驱动模式,扎实推进中西部骨干项目县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工作。9月24日,南和区教师发展中心在幸福小学报告厅成功举办项目中期辅导活动,全区120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全程参与培训。

一、试点背景锚定改革使命,精准方案破解实践难题

依托“国培计划”改革试点契机,南和区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政策为根本遵循,结合覆盖120名教师的实际需求调研,量身定制精准培训方案。方案聚焦新课标落地、数字素养提升、示范引领能力培育三大核心目标,通过分层分类培训,靶向破解教学实践痛点,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区域教育质量提升注入师资动力。

二、中期辅导直击痛点,双主题实战赋能成长

本次中期辅导紧密围绕教师前期实践中的核心困惑,以“技术融合”与“研课改进”为两大主题展开实战式赋能。

(一)上午场:信息技术破解语文课堂教学难点

河北省特级教师、信息技术专家刘振生以“平台巧助力,指导促提升”为主题,从工具实操、案例分析、互动答疑三个维度开展辅导。现场演示UMU、豆包等工具的应用场景——快速生成分层作业、制作古诗文动画视频,将抽象文本转化为直观教学情境,大幅降低教师技术应用门槛;同时分享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优质资源,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推动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备课-授课-评价”教学闭环。

(二)下午场:研课磨课构建精准改进路径

全国说课大赛特等奖获得者赵培基老师聚焦“研课磨课与公开课问题优化”,基于前期同课异构案例,梳理出课标衔接不足、互动形式单一、评价反馈模糊、重形式轻实效四大共性问题。针对痛点,他结合具体课例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强化任务驱动式课堂互动、设计多元评价量表,并同步分享标准化研课流程模板与评课标准,为教师提供可直接落地的实践指南。

三、试点创新构建长效机制,全链条保障培训实效

作为省级改革试点县,南和区创新构建“训前调研-训中实践-训后跟踪”全链条培训机制,确保培训成果有效转化。

需求导向:前期调研显示,50.78%教师迫切需求“解决教学困惑”,32.03%期待“获取实用资源”,本次辅导内容精准回应两大核心诉求;

双线融合:采用教师偏好度达54.69%的“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后续将通过培训回放、线上专题研讨巩固学习成效;

跟踪服务:搭建专家与学员长期互动平台,依托名师工作坊、校本研修辐射培训成果,实现“培训一人、带动一校、辐射一片”的效应。

四、教师反响热烈,试点探索打造“南和样板”

参训教师普遍反馈本次辅导“干货满满”,尤其认可案例分析与工具实操的实用性。南和区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郭廷玺表示,后续将持续收集教师实践案例,开发本土化教学资源包,并通过区教育公众号推广分享,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作为“国培计划”县级改革试点,邢台市南和区正以“技术赋能+教研深化”的双轮驱动模式,为河北省县级教师培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南和样板”,持续拓宽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通讯员 刘学格)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