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共书城乡融合新篇 工行杭州分行深化金融服务助力新时代“千万工程”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9-23 16:44
来源: 日照新闻网
2025-09-23 16: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佳良家庭农场在临平崇贤的生产基地,荷塘与稻田丰收在望。

记者 夏佳 蔡杨洋 通讯员 郑燕/文 记者 王毅/摄

青山逶迤,绿水潋滟。杭州城乡,和美如诗。这幅新时代“富春山居图”的背后,涌动着一股坚定的力量——金融“活水”对“三农”事业的滋养。

近年来,工行杭州分行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与“农业强国”战略,以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为引领,全面落实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部署,持续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把普惠金融写入江南沃野。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扩大信贷投放,不断激活农村经济内生动力,助力乡村强、乡村美、村民富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数字,是最有力的见证。近三年,工行杭州分行涉农贷款增量连续保持在170亿元以上、年均增幅保持超20%。截至今年8月末,该行涉农贷款较年初净增超百亿元,余额剑指千亿元大关,在杭州地区四大国有银行中保持总量和增量双领先地位。

增速快 倾心服务“三农”,涉农贷款稳步攀升

城乡联动、区域协调,是实现健康、稳健、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期以城市为主战场的工行杭州分行,正以一系列新举措、新作为,不断深化“三农”金融服务,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城市是工行的主战场,而县域乡村和‘三农’领域更是我们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业务布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工行杭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加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力度和深度,既是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的责任担当,也是推动城乡联动发展、开辟新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

对于工行杭州分行真诚服务“三农”的实际行动,杭州佳良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负责人马良浩感受尤为深切。

马良浩是土生土长的临平崇贤人,在农业领域扎根二十余年,曾从事蔬菜批发、莲藕种植等业务。事业鼎盛时期,莲藕年销售额接近亿元。

然而,2022年莲藕正值高产,却因疫情导致运输中断、销路受阻、价格暴跌,多年经营几乎毁于一旦。面对困境,他决定转型,回到临平改种水稻。

重启事业的第一道难关就是资金。土地承包、农械购置、秸秆环保处理……初步估算需投入约1500万元,压力巨大。工行杭州分行在了解到他的实际困难后,及时提供了430万元信用贷款。

“真的是雪中送炭。”回想起来,马良浩依然十分动容,“做农业不容易,工行的大力支持让我有了继续做下去的底气。”

这是工行杭州分行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城乡共富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行深入贯彻落实城乡联动发展战略,专门制定并推进乡村振兴与县域支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从战略规划、组织机制、资源配套等多方面发力,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下沉度和精准性,扎实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目标任务落实。

“无论是信贷资源、营销资源还是人力资源等,对‘三农’领域,我们都给予优先支持和保障。”工行杭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金融如水,润物无声,滋养一方热土。从信贷支持到政策护航,从精准助农到体系创新,工行杭州分行正以坚实的脚步行走在之江大地的田垄乡间。

特色足 精准滴灌产业,推动乡村经济活力迸发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离不开新产业、新模式的带动发展,更离不开金融的“托举”之力。近年来,工行杭州分行围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推出“特色产业贷”“种植e贷”“养殖e贷”“村社e贷”“农机e贷”“农企e贷”“农户e贷”等一系列金融产品,基本覆盖涉农领域不同经营主体的需求。同时,适应杭州涉农产业特点,创新推出“龙井茶叶贷”“山核桃贷”“草莓贷”“民宿贷”等定制化产品,精准对接多元需求。

白露过后,临安迎来山核桃开杆采收季。今年临安山核桃核心产区大丰收,整体产量较去年有较大增长。杭州临安裕康食品厂为抢收优质山核桃,前期投入全部自有资金进行集中采购,导致后续收购资金出现缺口。

工行杭州昌化支行客户经理在上门走访时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后,专门为其匹配了产品,很快就完成了1000万元贷款发放。张先生这下放心了:“不光速度快,而且随借随还,给我的利率也是最低的,工行不愧是国有大行!”

一湖碧水,让淳安因水而名。在“两山”理念指引下,作为杭州唯一的山区海岛县,淳安大力发展水饮料产业,2025年产值目标200亿元。对于这类绿色产业项目,工行杭州分行给予优先保障,于近期高效审批落地亿元级项目贷款,大力支持淳安水饮料产业园建设。项目投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20亿元,带动上百人就业,为淳安“秀水富民”注入金融“活水”。

“在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进程中,我们通过‘党建+金融’‘乡村+银行’推动金融服务下沉,为乡村发展提供更精准、更高质量的服务,这是我们服务乡村振兴的初心与使命。”工行杭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工行希望以金融之力,与各村镇一起走出一条特色强村、产业旺村、富民兴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理念新 创新服务模式,托举新农人梦想花开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杭州,乡村不仅是诗意栖居的田园,更是无数年轻人创业奋斗的热土。

科技猪倌、种菜CEO、民宿主理人、国风手艺博主……越来越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选择回到乡村,把新技术、新理念带进田间地头。截至今年7月,杭州市已累计培育现代新农人6.18万人。

“90后”王鹏是杭州千岛秀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投入资金建设数字化菇房,研发可移动式5G智慧菇房,组建起一支年轻技术团队。如今,工厂生产的绣球菌供不应求,菌包更通过海运成功出口韩国,实现了浙江省绣球菌菌包首次走出国门。

卢贤梅,是一位“爆款果蔬操盘手”。她引入榴莲蜜薯、草莓番茄,用中医思维种菜,让植物喝上“中药汤”,几乎每年推出一个新品,不断引领种植潮流。她所负责的贝苗农业,凭借优质产品成为杭州唯一供港澳的蔬菜基地。

不会插秧割稻、连镰刀都用不好的包洪军,回到临安学种地。他盘活村里1500多亩地,用上了无人机、自主驾驶拖拉机、育秧水流线条等机械设备,让种地变得很“酷”,希望扭转人们对农业的刻板印象,带动更多年轻人加入。

从互联网大厂辞职回到家乡桐庐的方筱轩,则为孩子们开辟了一方研学天地。她按月设计主题研学活动,品茶、亲水、插秧、割稻……在父辈未曾探索的领域,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也实现了自我价值。

如今,像他们这样有思路、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但厂房建设、品种研发、设备购置等环节,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撑。

近年来,工行杭州分行以金融力量托举新农人创业梦想,持续推进产品与服务创新,精准对接新农人的个性化需求;扩展服务外延,在产业链资源对接、销售渠道拓展、金融科技赋能等方面提供助力;通过构建金融服务生态,落实多方协作机制,为新农人营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新农人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也是共同富裕的带头人。我们非常看好新农人的创新创业潜力,并将持续给予大力支持。”工行杭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群有志向、有闯劲的年轻人,正在乡村扎下根来。他们的个人梦想与乡村振兴的时代叙事正交织在一起,正在书写崭新的篇章。

服务优 共建未来乡村,赋能乡土家园焕发新颜

20年来,浙江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久久为功。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引领下,杭州乡村发生精彩蝶变。

秋意初显的淳安县下姜村,风光旖旎。农家乐生意忙碌,民宿迎来送往,瓜果飘香四处。从昔日的“穷山村”变成如今的“绿富美”,下姜村被称为“梦开始的地方”,也成为浙江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作为杭州市“联乡结村”第一帮扶集团的成员单位,工行杭州分行连续15年携手淳安县、枫树岭镇与下姜村,从“联乡结村”帮扶到支持乡村振兴,再到助力共同富裕,一路相伴、持续助力。

十余年来,该行开展了“金融支持‘大下姜’强村共富联合体”系列活动,通过定制采购下姜村农产品、定向帮扶乡村建设项目等多种方式,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帮扶的成果也在不断显现,在这个“梦开始的地方”,倾注了工行共筑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理想之梦的努力与希望。

数字化转型是乡村振兴战略方向。工行杭州分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以“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推动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

走进金桂初绽的满觉陇村,“数智乡村”建设带来的便利随处可见:“智慧物业”实现访客预约,停车场无感支付,数字人民币消费覆盖多处……村民也享受到数字化金融服务的红利:通过“兴农通”App,为村民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的金融服务,并依托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党务、村务等服务。

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塘栖丁山河村,依托“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自带的“乡风积分星级管理系统”,为新农村提供了文明乡风积分线上管理、查看、兑换、消费等功能,将村民的社会化行为转为定量积分,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同时,结合村务管理、智慧停车、垃圾分类、积分治理等方面的需求,该行还陆续落地了多个智慧生活小切口应用,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

发生在乡村的点滴变化,见证着工行杭州分行服务“三农”、致力乡村振兴的初心与坚守。从金融输血到赋能造血,从基础服务到数字治理,工行杭州分行始终以国有大行的责任与温度,深度融入之江大地的乡村肌理。未来,工行杭州分行将与千万农户、百千村镇一同执笔,共绘“村美、民富、业兴”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书写“民安、人和、情暖”的幸福民生新篇章。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