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版高考蓝皮书发布聚焦改革 共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2 11:0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9-22 11: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20日,由现代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新高考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暨2026中国高考蓝皮书教研学术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生态”为主题,汇聚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知名校长及一线教育工作者,深入解读高考改革新趋势,分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本次发布会以现代教育出版社社长张晶晶的开场致辞拉开序幕。张社长围绕“蓝皮书核心成果发布、高考改革专题报告、校地实践分享、专家互动论坛”四大板块层层展开,既有理论高度,亦有实践深度。随后,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发表主题演讲,聚焦“中国式教育目标构建”“高考改革与人才选拔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落地路径”三大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现场同步举行2026版高考蓝皮书系列丛书发布仪式,系统呈现高考研究与教育实践融合的最新成果,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可落地的实践指引。

发布会上,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教授、高考研究专家李秀伟代表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发布2026版蓝皮书核心教研成果。他指出,2026版蓝皮书以“提挈原理、兑现承诺”为核心,立足《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首次系统提出“中国式教育目标整体观”。该观点批判了西方教育“分类学”将教育目标拆分为认知、情感、技能等孤立模块的局限,强调教育应“扎根中国大地”,以国家战略为中心,整合“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大考查维度,真正实现“五育并举”与“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蓝皮书进一步提出“继旧开新”的教育改革逻辑:一方面传承《中庸》“博学笃行”、《大学》“新民”等传统教育智慧,另一方面结合现代课程改革需求,以“学科大概念”串联课程内容,通过情境化教学激活学科育人本质。同时,以“三理论五转型”构筑教育改革大视野:通过“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等六大维度破解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推动高考评价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质立意”深度转型;明确“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到遵循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从学以致用到用以致学”等五大转型方向,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提供清晰实践路径。

人大附中原教学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考研究专家沈献章分享校本探索经验时提出,拔尖人才培养需兼顾“教育公平”的双重维度:以“有教无类”保障基础公平,让每个学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以“因材施教”实现高级公平,为不同潜质学生提供适配成长路径。

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小初高贯通培养、分层分类教学、校本课程与社团搭建、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四大举措,构建从早期选拔到持续培育的全链条体系——例如开设30余门学科竞赛与科创课程、对接清华北大先修课资源,让拔尖学生在“自主探究、真实科研”场景中提升创新能力,为拔尖人才成长提供“沃土”。

在论坛环节,山东教育社编审陶继新与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原副主任曹志祥先生及李秀伟教授、沈献章校长、徐尚昆教授、山东大学副教授孙晓翠女士五位专家围绕“中大衔接阶段拔尖人才培养”“学科实践系统构建”“终身学习能力培养”三大议题,从政策制定、实践探索、理论研究等不同维度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他们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需基教回归学科本质、强化科教融合、搭建资源平台。

作为高考改革与教育实践的“风向标”,2026版高考蓝皮书不仅系统梳理高考综合改革的政策脉络与实践成果,更立足中国式现代化需求,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政策解读—理论支撑—实践工具”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

未来,现代教育出版社将持续聚焦教育改革核心议题,搭建“学术研究—一线实践—人才选拔”的沟通桥梁,助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提供人才培养保障。

本次发布会的举办,不仅为教育界解读了高考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最新趋势,更凝聚了“立足本土、继旧开新”的教育共识,为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落地、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参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