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学子走进秦岭乡村:深挖文旅融合潜力,绘就秦岭脚下乡村振兴新图景

建大学子走进秦岭乡村:深挖文旅融合潜力,绘就秦岭脚下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周口网 2025-09-16 11: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新时代乡村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2025年7月-8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乡村调研团深入西安市鄠邑区秦岭北麓西涝峪口村,开展了为期多日的沉浸式调研实践。实践团秉持“知行合一”的理念,通过走访农户、考察民宿等多形式活动,精准把脉乡村发展现状,探寻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策略,为当地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一、 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民声民意

图为实践团队前往村民家中调研活动(蔚劭卓摄)

抵达西涝峪口村后,立即分组展开走访,深入村民家中、田间地头与民宿院落,与村民、民宿经营者、返乡青年及村干部进行面对面交流。实践团队围绕生活基础设施、收入结构、环境改善诉求及乡村旅游发展意愿等核心话题,进行了系统访谈与详细记录。这些来自基层的真实声音,让成员深切体会到村民对提升生活品质和发展产业的迫切愿望,同时也清晰呈现出当前村庄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将秦岭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

图为实践团队与我校段德刚教授团队交流活动(蔚劭卓摄)

为系统把握西涝峪口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实践团与鄠邑区相关单位及村委会开展座谈,结合前期调研成果,梳理出四大发展瓶颈:

1.规划统筹不足:缺乏整体规划和风貌引导,建筑风格杂乱,公共空间和停车设施短缺,旅游配套薄弱。

2.产业特色不显:现有文旅项目分散,未形成品牌效应,本土文化与生态资源挖掘不够,缺乏鲜明IP;

3.资金投入有限:文旅项目启动资金大、回报周期长,政府财力有限,社会资本引入难度较大,制约项目的启动和品质提升。

4.专业人才短缺:缺乏策划、运营、营销等方面专业人才,制约资源转化与效益提升。

三、 挖掘本土优势,建言融合发展

实践团在调研中也注意到西涝峪口村具备显著的发展潜力:坐拥秦岭北麓优质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优良,民宿业态已有一定基础,拥有庞大的城市休闲度假客源市场。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等学科优势,团队提出可借鉴省内“蔡家坡艺术村庄”等成功案例,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主导方向,推动村庄高质量发展。

图为实践团队与当地民宿负责人沟通活动(蔚劭卓摄)

结语:脚步丈量热土,智慧点亮振兴

从农家院落里的促膝长谈,到政府会议室内的热烈探讨;从一间间民宿的实地走访,到秦岭山间的资源勘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用双脚丈量着西涝峪口村的每一寸土地,用专业的视角洞察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用青春的智慧为这片秦岭脚下的乡村开出了兼具前瞻性与操作性的“振兴良方”。

此次调研不仅是社会实践,更是高校智力服务地方的实际行动。队员们希望以此为契机,与西涝峪口村建立长期联系,在规划设计、品牌传播、活动策划等方面持续提供支持,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振兴实效,让青春之花在服务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绚丽绽放。

图为实践团队前往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西涝峪口村调研活动(王卜仟摄)

摄影:王卜仟 蔚劭卓  文字:蔚劭卓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