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护地网络专题研讨会在深圳召开,共商科技赋能海洋保护新路径

海洋保护地网络专题研讨会在深圳召开,共商科技赋能海洋保护新路径

来源:中国网 2025-09-11 10: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5日,以“科技助力海洋保护地管理合作”为主题的海洋保护地网络专题研讨会在深圳腾讯滨海大厦成功举行。来自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福建、广东、广西三省区省级林草主管部门、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东南沿海以中华白海豚作为旗舰物种的保护地、科研监测单位等共5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李哲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致以衷心的欢迎。他表示,腾讯基金会自2018年开始探索将产品及技术应用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先后参与了雪豹、迁飞鸟飞等关键物种技术监测。去年,腾讯启动了“前海湾生态圈”项目,发挥腾讯在资金、技术、平台等方面优势,联合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及社会力量,投入中华白海豚等海洋物种的保护工作。

李哲致欢迎辞

会议上,腾讯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三方共同启动了“科技助力海洋保护地管理合作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增强协同监测、科技应用、科学研究,赋能海洋保护地网络能力建设,加强跨区域协作能力,提升中华白海豚等关键物种及其重要栖息地的管理水平,推动东南沿海海洋保护地形成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实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平衡。

会议现场

会议聚焦“科技助力海洋保护地管理合作”这一主题,旨在推动科技与海洋保护深度融合,提升海洋保护地管理水平。会上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对中华白海豚等旗舰物种及其栖息地的监测与保护。与会专家和保护地管理机构代表重点讨论了传统调查方法、声学监测方法、同步调查等关键技术应用,并就行动实施方案、区域协作机制、设备统筹与资源共享等议题形成一致意见。

专家发言

本次研讨会明确了以科技创新驱动海洋保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厘清了合作方向,是推动海洋保护地网络建设与科技融合的重要一步。将为我国海洋保护地网络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会议由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典型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和保护区网络化示范项目”支持。FAO-GEF“中国典型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和保护区网络化示范项目”是由全球环境基金出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为执行伙伴的国际合作项目,现由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负责具体实施工作。项目自启动以来在保护地协调、信息共享、河口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能力建设和科普宣教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珠江口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以及黄河口生态修复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