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以“三融”理念驱动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创新与实践

来源:中国山东网    2025-09-09 11:08
来源: 中国山东网
2025-09-09 11: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以“通专融通”为理念、“双线融合”为路径、“德技融育”为目标,针对家政服务与管理、早期教育、助产等服务“一老一小一孕”民生领域的专业集群,对公共基础课进行“靶向式”重构,让通用知识精准适配专业人才成长需求。

精准融通公共课与专业课实现“双向奔赴”

改革核心是打破课程壁垒,实现“通专融通”。公共课与专业课教师深度研讨,挖掘素养与专业能力契合点,开发“定制化”内容。

智慧健康养老专业,《信息技术》转型为智慧养老支撑课,培育学生设计、实施智慧养老方案的能力;思政课聚焦“现代家政职业伦理”“家风与社会”,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

早期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深挖古诗文幼教元素,推动文学向幼教实践转化;《体育与健康》从“教学生运动”转向“教学生引导幼儿科学运动”,助力学生从“运动员”变身“幼教启蒙师”。

医护类专业,《大学英语》突破传统模式,融入口语大赛标准与医患沟通场景,通过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同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职业素养与人文关怀。

互融互通构建“双线并行”的课程体系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以学科核心素养与职业能力共生为双主线,打造基础课程专业适配化体系。

为解决传统公共课“目标不准、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学院先后完成教育教学改革课题33项、文化育人课题11项,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110篇,建成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4门,26门课程入选教育部及省级社区教育课程。

大学语文、计算机等公共课与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深度融合,完成内容重构,构建起“双向赋能、互融共进”的育人新生态,确保教学内容与职业场景紧密衔接。

德技融育淬炼“有温度的技术”

“德技融育”是改革灵魂。服务类专业中,德行与情怀尤为关键。

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大学语文》依托经典文本“启智润心砺行”,培育“幼教大先生”;《信息技术》传递“技术有温度,养老有智慧”理念,将职业道德、社会责任融入课程。

实践育人“知行合一”,组织学生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健康监测、“幼儿防溺水”等社区服务。早期教育系团总支获评“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省级先进集体,“访学‘乡’村以香振兴”实践队获省级优秀,多个项目获市级以上奖项,让学生在服务中内化“德”、践行“技”。

成效凸显 素养与能力协同发展的“乘数效应”

改革实现“1+1>2”效果,覆盖10余个专业、3万余名学生。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上手快、有爱心、懂沟通、后劲足”。

公共课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职业素养塑造者”,职业成就感显著提升。近5年,学生在省级以上英语口语、经典诵读、信息素养等大赛中,累计获奖132人次。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三融”改革,探索公共基础课与职业教育、学生成长需求更适配的路径,为培育“怀匠心、铸匠魂”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通讯员郭晓芹周永芹朱凯报道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