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宣讲师”团体标准重磅发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8 16:3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9-08 16: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7日,由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传统文化宣讲师培训与考核标准》发布暨专家访谈会在京举行。这项国内首个针对传统文化宣讲人员的团体标准正式亮相,标志着传统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彻底告别“无标可依”的零散探索阶段,昂首迈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依标发展”新时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宣讲领域缺乏统一的能力评估和培训规范,宣讲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制约了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张世平在发布会上高度评价了标准的意义:“此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为国家及市场提供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培训与知识体系、传播方法,规范了队伍建设,提升了专业素养。它确保了每一位宣讲师都能扎实功底、强化能力,真正肩负起将传统文化精华准确生动传递给大众的责任,首次为行业树立了权威标杆。”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龙晓君则强调,发布只是起点,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才是目标。“这不仅为宣讲师群体建立了统一的能力标尺,更以学会的责任担当填补了领域空白。”她指出,“传统文化宣讲正从‘零散探索’迈向‘依标发展’,这是我们守护中华文脉的创新实践,更是响应党和国家‘双创’号召的关键举措。”

新标准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开创性的设计理念和前瞻性的技术应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徐玉华对标准进行了深度解读,揭示了其五大创新亮点:

“文化能力雷达图”评估系统:首创性地通过政策理解力、专业胜任力、实践传播力与与创新转化力四维坐标量化宣讲师的文化素养,让“优秀传播者”不再是一个模糊标签,能力短板与优势一目了然。

“知行合一”课程矩阵: 突破传统理论灌输,构建“政策认知→文化理解→技能应用→创新转化”的进阶式成长路径,确保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青少年“文化成长护照”: 专为少儿宣讲师设计的进阶式认证体系,让文化自信在趣味盎然的体验中生根发芽,培养文化传承的“后备军”。

“云上文化学院”支撑平台: 融合AI技术开发智能教学体,建立传播效果大数据监测平台,用科技为培训赋能,让传播更精准、更有效。

“动态认证”长效机制:打破证书“终身制”,要求宣讲师持续学习更新知识体系,确保其认知与时代同步,始终站在文化传播前沿。

在围绕“祛魅与传承:自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学与行”的深度对谈中,专家们进一步阐述了标准的现实紧迫性和长远价值。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阳明书院院长周月亮教授在网上以深入浅出、活泼有趣的方式为大众解读传统文化经典,受到广泛欢迎,拥有200多万粉丝,他指出,“自媒体时代信息洪流中,优质内容与劣质内容并存,混淆大众视听。“此标准恰逢其时,他表示,“团体标准的发布将在行业内建立一个内在的高标准,通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切实提升从业者素质,从源头保障高质量传统文化传播内容的产出。”

2025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的关键之年。由国家团标网批准颁布、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编制的这份团体标准,无疑将成为这一体系中的亮丽风景和坚实助力。它不仅将为传统文化宣讲人才的规范化培养提供根本遵循,更能有效提升传播效能,服务于社会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根铸魂贡献专业力量。

据悉,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委会将围绕该标准,迅速推出配套的培训课程及考核系统,并在标准推广、实践应用、持续优化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确保标准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其引领行业升级、赋能文化传承的巨大价值。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