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学公交再上新 破解家庭接送焦虑

通学公交再上新 破解家庭接送焦虑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5-09-08 09: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北京中小学秋季学期伊始,公共交通领域也做好了迎来开学季的全面准备。为保障学生出行安全顺畅,市交通部门通过优化通学公交服务网络、升级轨道交通保障措施,全方面保障学生安全顺畅出行。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全市计划开通通学公交线路达294条,通学公交也再“上新”,5区11校新增16条专线。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通学公交线路首次驶进校园。

“接送难”是一个困扰无数家长的问题。通学公交的“上新”与“进校”,直击家长与学生的核心痛点,筑起安全便捷的护学屏障。自2023年推出以来,北京通学公交便以“定制化”为核心,最大程度保障学生安全与通行效率。如今全市294条线路、579部新能源车辆服务1.78 万名学生,新增的16条专线更让1100 余个家庭告别早晚接送的奔波。而突破性的“首次驶进校园”,规避了学生路侧上下车的安全风险,这一调整让点对点服务真正实现无缝衔接,免除了学生穿行车流的担忧。

对城市交通而言,通学公交的深化推广更是疏堵保畅、践行绿色出行的关键抓手。以往开学季,校园周边常因接送车辆扎堆陷入拥堵,尤其早晚高峰与通勤车流叠加,路况压力倍增。如今,通学公交通过集中输送减少私家车、电动车停靠,使试点校周边接送车辆已出现明显下降;通过校内停靠进一步避免校门口车流聚集,缩短车辆周转时间。与此同时,交通部门同步升级保障:轨道交通从安全、运力、服务、秩序四维发力,不仅让通学效率提升,更为城市整体交通减负,推动绿色集约出行理念落地。

从更深远的社会价值看,通学公交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德育课堂,彰显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温度。当学生乘坐舒适的新能源公交,在多方协作的保障下平稳到校,感受到的不仅是出行便利,更是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视与关怀——这种“不言之教”,能在他们心中埋下责任的种子。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专属车辆、独立停靠点、点对点直达,通学公交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是城市公交针对重点人群提供精准出行服务的有益尝试,令人眼前一亮。这不仅是公共交通服务的升级,更是破解家长“接送难”、缓解校园周边拥堵、传递社会关怀的多赢之举,为城市民生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当然,想让通学公交惠及更多家庭,仍需持续探索与优化。正如北京针对石景山路况狭窄采用“小型车+错峰发车”,为东西城小需求区域开通微循环线路,未来还可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尤其关注郊区学校与偏远居民区的需求;同时,继续强化安全保障,如持续开展车辆“大体检”、完善极端天气应急方案等,让安全更有保障。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需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此次服务升级,不仅为本地家长学生带来实惠,更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期待未来通学公交进一步织密服务网络,切实打通校园出行“最后一公里”,让上下学的安全快车道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家庭告别接送焦虑。(胡欣红)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