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江苏地域民族团结实践案例,探索青年参与民族工作的有效路径,苏州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凝星逐梦”社会实践团队以“凝心聚力,同心筑梦”为主题,在暑期奔赴苏州平江路、潼泾一街区、盐城五星街道等地,开展系列调研与志愿服务活动,用青春力量书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挖掘历史交融印记,夯实调研实践根基
团队首站来到苏州平江路,成员们深入走访平江路历史建筑群,与在此生活的各族居民亲切交流,耐心挖掘明清以来回汉等民族在传统商业往来、节庆习俗互动中的口述历史,记录下多民族共居共生的鲜活记忆。同时,通过影像拍摄、资料收集等方式,梳理平江路留存的多民族文化印记。结合前期设计的调研框架,团队在平江路向游客及商户发放问卷,对问卷合理性进行测试,为后续深入实践筑牢坚实基础。
聚焦基层治理实践,解码互嵌发展模式
团队在苏州潼泾一街区,围绕街区“红石榴家园”服务平台开展深度调研。成员们实地参与街区民族手工艺坊、语言帮扶等特色项目,观察各族居民在文化交流、生活互助中的具体场景;与街区管理人员深入座谈,详细了解“微网格”管理机制在民族团结工作中的运作逻辑。此外,团队面向街区居民广泛开展问卷调查与一对一访谈,收集居民对民族文化宣传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重点记录街区内各族群众互帮互助的典型案例,为解码互嵌发展模式积累丰富素材。
深化志愿宣讲行动,传播团结共生理念
实践后期,团队前往盐城五星街道,在街区开展“民族团结大讲堂”志愿活动,通过通俗易懂的图文展板、趣味互动问答等形式,向街区居民普及国家民族政策、民族文化常识;走访街区“民族之家”,挖掘多民族群众共同参与疫情防控、社区环境整治等基层治理的感人故事,重点调研“结对认亲”等特色互助机制的实践成效。此外,团队向盐城五星街道商户、居民发放调研问卷,了解当地民族特色产品的推广现状与群众需求,并协助街道策划小型民族文化体验活动,邀请少数民族经营者现场展示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增进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活动期间,团队还对三地调研数据进行初步汇总分析,形成阶段性报告,为街区优化民族团结工作提供参考。
此次暑期实践,融合历史挖掘、基层调研、志愿宣讲等多元形式,全面梳理了三地民族团结工作的历史脉络与实践经验。下一步,团队将系统整合调研成果,形成专项实践报告,创作推文等作品,让民族团结故事深入人心,为地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高校智慧与青年力量。(许顺杰、殷紫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