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基层,传承筑梦”校友寻访 | 躬耕教坛,薪火相传

“寻迹基层,传承筑梦”校友寻访 | 躬耕教坛,薪火相传

来源:周口网 2025-09-03 14: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无数园丁默默耕耘,用知识浇灌幼苗,用初心守护成长。他们中,有深耕讲台奉献自我的资深教师,有初入职场满怀热忱的新师力量,也有在专业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研究者。2025年7月,江苏师范大学“寻迹基层,传承筑梦”实践团踏上寻访之旅,聆听他们的教育故事,探寻基层教育的坚守与创新。

深耕教坛显担当:用热爱书写教育答卷

张传丰:育英培才,外语教学谱新章

毕业于我校1992级外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的张传丰老师,在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深耕教坛多年。他始终秉持着“让英语学习成为乐趣”的理念,在课堂上创设丰富的语言情境,比如模拟国际商务谈判、举办英语戏剧表演等。

有一名学生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张老师了解到该生喜欢足球后,便用英语和他交流足球赛事、球星故事,逐渐引导他走进英语世界。后来,这名学生不仅英语成绩大幅提升,还在学校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奖。张老师多次荣获邳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能手”等荣誉,其教学方法也在区域内得到推广。

这份因材施教的智慧与耐心,正是 “四有” 好老师中 “仁爱之心” 的生动体现,他用尊重与理解叩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让教育真正成为温暖的陪伴。

曹晓梅:数海引航,情景育人绽华光

毕业于我校2005级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师范)专业的曹晓梅老师,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已深耕二十载春秋。“选择教师职业,是因为坚信数学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因为热爱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每一刻。”她的课堂从不缺欢声笑语,抽象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会变成“分糖果”的生活场景,枯燥的几何定理会化作“搭积木”的趣味游戏。

曾有学生因数学基础薄弱而自暴自弃,曹老师每天课后留他补课,从最简单的公式推导开始,用耐心消解抵触。三个月后,这个孩子在月考中数学成绩提升40分,还主动担任班级“数学小讲师”。“看到学生眼里重新燃起对知识的渴望,就是我最大的成就。”如今,她带的班级连续五年获评“优秀班集体”,而她总结的“情境化教学法”也在全市初中数学教师培训中推广,还曾获淮安市“优秀教师”称号。

她以 “扎实学识” 为基,用 “道德情操” 滋养学生,将抽象知识化为生活智慧,让教育在趣味中生根发芽,尽显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

孙文静:地理启智,实践教学展风采

毕业于我校2017级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孙文静老师,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岱山校区任教数载。她注重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经常带领学生开展野外地理考察活动。

一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质构造,她组织学生前往附近的山体进行实地观察,现场讲解褶皱、断层等地质现象的形成原因。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日益浓厚,不少学生在江苏省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孙文静老师也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青年教师”。

她以 “理想信念” 为帆,将课堂延伸至自然天地,用实践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展现了青年教师勇于创新、潜心育人的蓬勃力量。

新师启航正当时:以初心奔赴教育山海

采家悦:地理授业,青春逐梦新征程

毕业于我校2018级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采家悦学姐入职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四中学不久,为了能尽快适应教师岗位,她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她认真研究中学地理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还常常去学校旁听资深教师的课程,学习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技巧。

采家悦学姐计划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丰富的地理景观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理的魅力。同时,她也准备了一些地理小实验,如模拟水循环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

这份课前的精心筹备与对教学的敬畏之心,彰显了新师对 “扎实学识” 的追求,以及传承教育初心的坚定信念。

卓甜甜:地理播撒,匠心培育待花开

同为2018级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卓甜甜学姐入职到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她深知地理学科与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生活中的地理案例,像城市交通拥堵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不同地区建筑风格与地理环境的关联等。

卓甜甜学姐还学习了如何制作地理课件,力求让课件内容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她期待在未来的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的热爱,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她以生活为教材,用匠心打磨课堂,体现了青年教师对 “仁爱之心” 的践行 —— 从学生视角出发,让知识贴近生活、走进心灵。

林星彤:英语执教,韶华奋进育桃李

毕业于我校2019级敬文书院英语(师范)专业的林星彤学姐,入职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松杨路分校。为了提升教学技能,她坚持每天练习英语发音和口语表达,还阅读了许多英语教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献。

林星彤学姐准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课堂上开展英语歌曲学唱、英语电影片段赏析等活动。她也在思考如何设计有趣的英语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她以勤学精进的态度锤炼本领,用创新思维设计教学,展现了新师群体对 “理想信念” 的坚守 —— 以青春之力,育时代新人。

专业探索无止境:向科研借势,为教育赋能

王素云:教育科研,探幽索微促发展

毕业于我校2022级教育科学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王素云学姐,选择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继续读博,专注于教育科研工作。她的研究方向聚焦于教师专业发展,希望通过研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更科学的路径和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王素云学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一线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她还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借鉴先进的理论和经验。目前,她正着手撰写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论文,期待能为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以科研为桥,连接理论与实践,用严谨的探索精神助力教育发展,体现了教育研究者对 “扎实学识” 的深耕与对教育事业的深沉热爱。

吴敏洋:跨域钻研,融贯赋能教育路

为了探寻化学教育的创新路径,实践团走进上海师范大学,专访了毕业于我校2020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师范)专业的吴敏洋学姐。“现在的化学教育不再是‘背方程式’,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吴敏洋学姐也以身作则,面对数据异常、实验多次失败等难题,她没有丝毫气馁,眼神坚定,反复核对数据、调整参数。从晨光熹微到夜幕深沉,她始终坚守。

她以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突破难题,用创新理念重塑学科教育,彰显了教育研究者追求真理、赋能教学的 “理想信念”。

通过此次寻访,实践团成员收获颇丰。从深耕教坛的资深教师身上,我们学到了坚守与奉献;从崭露头角的新师力量身上,我们看到了传承与进取;从潜心钻研的教育科研人员身上,我们汲取了智慧与方向。实践团将以此次寻访为契机,致力于锤炼自身,努力成长为具备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与仁爱之心的 “四有” 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倾注心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