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八点,老河口城区烟草零售网点刚掀开卷帘门,冷利英的身影已出现在熟悉的街道上。这位有着二十五年工作经验的烟草客户经理,手里攥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新同事何思思昨天提出的疑问——“如何快速记住零售客户的经营特点”“如何根据不同特点的零售户开展服务,进而提高服务质量”......阳光下,她迎着晨光迈开脚步,开启了又一天“老带新”的传帮带时光。
图为冷利英服务客户撰写价签的过程。
以匠心授业,让经验长出“方法论”
“小何,你看这家副食店的王大姐,不是不愿配合,而是担心卷烟摆放影响其他常用商品空间。” 冷利英带何思思站在货架旁,轻点货架空隙,“咱们结合她的实际情况提建议,既能顾着其他商品陈列,也能让卷烟更受关注。” 说着,她掏出一张手绘示意图,上面标注着各类商品摆放思路 —— 这是她二十五年的经验,成了何思思笔记本里珍贵的 “教材”。
对冷利英而言,“带新人” 是将实践智慧提炼成可复制的方法论。她发现何思思擅长用电脑整理数据,便引导她按 “经营规模 + 消费群体 + 销售周期” 为客户建档,再结合 “三勤工作法”(勤走访摸需求、勤记录找规律、勤复盘优服务),让数字化工具与传统经验结合。 一次走访中,何思思因商户暂时不愿尝试新的卷烟品类而有些沮丧,冷利英带她观察客群:“常来的多是上班族,咱们从贴合他们需求入手,帮商户降低顾虑,让其看到新品类潜力。” 三天后,何思思兴奋告知,商户不仅愿引入新品类,还主动想参与品牌交流活动,她也更明白,从实际需求出发服务,才能真正帮到商户。
图为零售客户参加品牌推介会。
以真心换心,让服务浸润“人情味”
“做客户经理,三分靠技巧,七分靠真诚。”这是冷利英常对何思思说的话。在老河口郊区的“韩三副食店”,店主因腿脚不便,每次订烟都要托人帮忙。冷利英接手片区的第一年起,就坚持每月三次上门帮他核对库存、提交订单,逢年过节还会捎上些日用品。如今,这项“特殊服务”被何思思接了过来。第一次独自上门时,韩老板握着她的手说:“冷姐教出来的徒弟,做事就是靠谱。”
这样的温暖传承在日常里处处可见。冷利英带何思思走访老年商户时,总会提醒她“说话慢一点,多问一句身体情况”;遇到年轻店主,则建议何思思“聊聊线上营销,他们更愿意接受新想法”。有次暴雨天,何思思看到冷利英冒雨帮商户搬运淋湿的卷烟,自己也跟着跳进雨里,两人浑身湿透却笑得开怀。“客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咱们的服务才有温度。”冷利英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眼里的光映着雨幕里的烟草店招牌,格外明亮。
图为冷利英帮农网客户整理店铺。
以初心接力,让“她力量”绽放新光彩
从冷利英到何思思,从“铁娘子”客户经理到“数字达人”新秀,在老河口烟草的服务一线,这样的“师徒”故事不断上演。她们带着对烟草事业的热爱,将细致耐心的特质融入客户服务,把精益求精的态度注入工作细节,用“传帮带”的接力,让“她力量”在烟草网络终端生根发芽。正如冷利英在新员工座谈会上说的:“我们或许不是最耀眼的,但一代代客户经理手拉手、肩并肩,就能在平凡岗位上写出不平凡的答卷。”
图为冷利英教何思思整理价签。
暮色渐浓,冷利英和何思思并肩走在返程的路上,街边的烟草店陆续亮起灯光。那些灯光里,有商户的笑脸,有师徒的默契,更有一代代烟草人用初心与担当点亮的,属于她们的光荣与梦想。(何思思、冷利英)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