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以“咏春・咏敢・咏创”为主题开展的12小时大型直播活动在深圳上演,全景呈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年发展成就。其间,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飞算科技首席科学家陈定玮等嘉宾,围绕深圳AI技术落地与创新生态建设、具身智能等展开深度对话,为解读深圳产业创新底层逻辑提供关键视角,共同解码特区创新的底层逻辑。
一、具身智能:开启从 “身体” 到 “世界” 的认知新纪元
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的核心,是打破传统 AI “离身认知” 的局限。正如现象学大师梅洛 - 庞蒂所言:“身体是世界的媒介”,具身机器人依托激光雷达、视觉相机、力觉传感器等多模态感知系统,将物理世界的温度、压力、空间关系转化为数字信号,再通过动态建模构建环境实时认知地图。
这种理解并非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探索与学习。更为关键的是,具身神经形态 AI 的突破,让机器人能模拟人类大脑 “感觉 - 运动循环”:抓取物体时,触觉传感器反馈的力数据会实时调整机械臂抓握力度,视觉系统对物体形状的识别又会优化抓取策略。这套 “感知 - 决策 - 行动” 闭环,正是具身智能区别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关键 —— 它摆脱了预设程序束缚,能在与环境的持续交互中进化。
从行业趋势看,《2025 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指出,未来具身智能将走向物理实践、物理模拟器与世界模型协同驱动的具身感认知,同时依托多模态大模型增强非结构化环境任务泛化能力,融合多技术提升动态环境适应性。而在深圳,具身智能产业已形成强劲势能:截至 2025 年 3 月,深圳拥有近 6 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居全国城市首位;越疆科技发布全球首款 “灵巧操作 + 直膝行走” 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Dobot Atom,众擎机器人实现人形机器人前空翻,优必选开展多台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尽显深圳在该领域的领先实力。
二、数据神经:撑起具身智能的 “数字神经系统”
然而,无论具身机器人多么 “天赋异禀”,倘若缺乏数据神经的强力支撑,也难以充分施展其智能。形象地说,如果多模态感知是机器人敏锐的 “感官”,动态建模是其聪慧的 “大脑”,那么数据治理体系无疑就是贯穿机器人全身、使其行动自如的 “神经网络”。深圳在创新实践中深刻揭示了一个关键真理:没有一套完整、高效的数据神经,即便拥有再强大的 AI 大脑,也不过是无本之木,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一)数据治理:实现从 “泥潭” 到 “燃料” 的华丽转身
在企业数据的广袤天地中,15%-30% 的无效数据(诸如数据不及时、重复数据、错误数据、缺失值等)长期以来如同隐藏在暗处的 “隐形杀手”,严重阻碍着 AI 在实际场景中的顺利落地。某物联网平台的成功案例极具典型性与启发性:借助 DeepSeek 大模型优化的动态规则引擎这一强大工具,其数据合格率从原本的 68% 大幅跃升至 99.2%,运维响应时间更是缩短至传统方案的四分之一。这一惊人质变的背后,实则是数据治理对 “感知 - 传输 - 存储 - 决策” 全链路进行深度净化的成果 —— 唯有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机器人才能依据这些坚实的信息基石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以医疗领域为例,AI 辅助诊断系统高度依赖海量病例数据来训练模型,倘若数据中不幸混入错误的诊断记录,那么机器人极有可能给出错误的病情判断,其后果不堪设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从数据规模来看,高质量、多样化的机器人数据集对具身智能发展至关重要。如 DROID 数据集包含 76,000 个操作轨迹(约 350 小时),覆盖 564 个场景和 86 种任务类型;Open X - Embodiment 整合全球 34 个实验室的 60 个数据集,包含超 100 万条轨迹,覆盖 22 种机器人形态和 527 种技能。这些大规模数据集为机器人的训练提供了丰富素材。
(二)数据资产化:全力打破 “数据孤岛” 的乘数效应
具身机器人想要在产业化应用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实现跨场景、跨机构的数据共享是绕不开的关键环节。飞算科技首席科学家陈定玮介绍,在金融行业,客户数据往往分散在信贷、理财、支付等各个独立的系统之中;医疗行业更是如此,病历数据在不同医院之间犹如被高墙阻隔,无法顺畅互通。这些林立的 “数据孤岛”,曾经像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严重制约着 AI 价值的充分释放。
(三)合规与安全:筑牢数据神经的 “免疫系统”
在全球日益严格的法规框架下,如 GDPR、《数据安全法》等,数据治理已然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 “生命线”,须臾不可忽视。举例而言,在工业场景中,机器人的传感器数据可能蕴含着企业至关重要的商业机密。通过先进的自动识别敏感信息技术,并对其进行加密存储,可有效确保数据在传输与存储环节的安全性,使其如同被层层保护的宝藏,不被非法窥探;而细粒度的权限控制,则如同给数据仓库安装了精密的门禁系统,能够精准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从源头杜绝数据泄露风险。这些严密措施共同构成了数据神经坚不可摧的 “免疫系统”,为具身智能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深圳基因:奏响从 “敢闯” 到 “智创” 的激昂变奏曲
深圳的创新基因中,始终激昂地跳动着 “技术突破” 与 “产业落地” 这双重强劲的脉搏。回首往昔,从早期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的强势崛起,到当下具身智能与数据神经的深度融合,这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城市始终勇立潮头,坚定地行走在 “硬科技” 发展的最前沿。飞算科技的卓越实践,无疑是深圳创新生态的一个生动缩影:其自主研发的 DataAl 数据治理工具,凭借自动化清洗、动态规则引擎、闭环质量管控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为具身机器人筑牢了 “数字神经” 的坚实底层支撑,保障具身机器人的感知可靠性, 决策可信度, 协同与安全。
更令人瞩目的是,深圳的创新发展模式已悄然实现从过去的 “单点突破” 向如今 “生态共建” 的华丽升级与转型。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出台了《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 - 2027 年)》,重点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仿生灵巧手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政策支持下,深圳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企业 10 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 20 家以上,实现十亿级应用场景落地 50 个以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 1000 亿元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 1200 家。企业、开发者等各方力量通过开源社区积极推动标准化建设,共同构建起了开放、包容的数据治理生态;而飞算科技与金融、医疗、零售等多行业的紧密合作,则如同神奇的魔法棒,不断拓展着具身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边界。这种 “技术 - 产业 - 政策” 相互促进、协同进化的创新模式,正是深圳创新基因得以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核心密码所在。
展望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将朝着集群化与人机协同方向发展,融合多智能体协同机制构建机器人集群,提升与人类的共情能力和安全性。同时,跨学科的开源社区将聚集全球专家学者,推动技术研讨和产业链融合。在安全与伦理方面,将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和规范,确保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决策可靠性和行为安全性。而数据神经在其中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它不仅要保障数据的质量和安全,还需在数据共享和资产化方面持续创新,以支撑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发展。
结语:咏春之志,敢创未来
站在深圳特区 45 周年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节点上深情回望,我们清晰地看到,具身智能与数据神经的深度融合,已然超越了单纯技术革命的范畴,更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认知升级。它促使我们重新审视 “智能” 的本质内涵:智能绝非孤立存在、脱离实际的算法,而是身体与世界深度交互、相互成就的产物;它不是冰冷、机械的代码堆砌,而是数据在流动过程中奏响的美妙韵律。深圳的创新实践向我们深刻昭示:只有精心构建起一套完整、高效的数据神经,让数据在感知、传输、存储、决策的全链路中始终保持可信、可用、安全的优良状态,具身机器人才能真正跨越实验室的门槛,稳健地走向广阔的产业舞台,从单纯的 “聪明” 迈向真正的 “智慧” 之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