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兴山的青山翠谷间,片片烟田焕发新生机。兴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主线,从病虫害防治到烟叶烘烤,再到土地耕作,全方位推动烟叶产业技术革新,书写着传统产业向现代化转型的生动篇章。
智能 防控: 从“肩挑背扛”到“人机协同”
曾几何时,烟农们背着沉甸甸的喷雾器穿梭在烟田,一天下来腰酸背痛,防治范围却十分有限,传统人工喷雾每人每天最多覆盖10亩烟田,且药剂雾化不均、漏喷重喷问题突出。
如今,无人机飞防已成为烟叶病虫害防治的主力军。只见一架架无人机在烟田上空轻盈掠过,机翼旋转间,细密的药液如雾般均匀洒落,精准覆盖每一株烟叶。这些无人机配备了先进的导航和喷洒系统,能根据烟田地形和作物生长情况,自动调整飞行高度和喷洒量,单架无人机单日作业面积可达 200 亩以上,作业效率是传统人工的20倍,不仅大大提高了防治效率,还让农药用量大幅减少,既节省了成本,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但在烟叶团棵期、旺长期,无人机强大的气流易损伤植株。为此,兴山县局创新引入移动式小型汽油打药机,为烟田管理提供“双保险”。两种设备各有优势,互补使用,无人机适合大面积快速防控,小型打药机则擅长精细化作业,确保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高效、安全地进行病虫害防治。
“以前背着药桶走几步就喘粗气,现在坐在田埂边按遥控器,轻松又省事!”烟农施贵星感叹,新设备组合让他管理烟田的劳动强度更是大幅降低。如今,他看着无人机在田间穿梭,或是操作着小型打药机在烟垄间移动,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辛苦,脸上满是轻松与惬意。
绿色烘烤:从“经验把控”到“智慧调控”
走进兴山县烟叶烘烤基地,传统燃煤烤房已逐渐被生物质烤房取代。早在2018年,兴山县局就开始推进生物质烤房的改造工作。当时,传统烤房依靠烟农经验把控火候、温湿度控制不稳定,导致烟叶品质参差不齐,影响烟农增收。
为了提升烟叶烘烤质量,提升烟农收入,实现绿色环保目标,兴山县局积极引进新技术,推广生物质烤房。生物质烤房以环保生物质颗粒为燃料,搭载智能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并精准调节温湿度。烟农们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整夜守在烤房旁,盯着火候发愁了。
“新烤房就像个智能管家,烤出来的烟叶金黄油亮!”烟农胡世江满脸喜悦。他回忆起以前烤房里烟熏火燎的场景,再看看现在干净整洁、自动化运作的生物质烤房,不禁感慨技术革新带来的巨大变化。绿色烘烤技术的推广,不仅提升了烟叶品质,让烟农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更让兴山烟叶产业朝着生态环保方向大步迈进。
机械耕作:从“人拉畜耕”到“铁牛驰骋”
兴山县山地丘陵多,过去靠牲畜犁地,效率低、成本高,农忙时烟农们总为耕作犯愁。近年来,作为全国烟草行业农机农艺示范县,兴山县局采用独特的“农机赛马”选型方式,为烟田生产引来“新帮手”。
选型现场热闹非凡,各厂家带着农机具“同台竞技”,耕地、起垄、覆膜等工序一一展示,邀请烟农当裁判,让大家直观看出不同设备的优劣。经过比拼筛选,适配本地地形的小型多功能农机具被引入,在此基础上,兴山县局还对其创新改造,实现了一机四用,起垄、覆膜、开沟、除草全能干。
“以前坡地不好耕,牲畜拉着犁子晃悠悠,一天也就耕个两三亩。现在这“铁牛”不一样,在坡上走得稳,起垄又快又齐整,一天能耕二十多亩,顶得上十来个人干的活!”烟农胡从军笑着说,“而且它啥活都能干,不用换机器,省了不少钱和功夫,咱烟农总算不用再全凭力气干活了!”
机械生产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不仅让烟田管理更便捷高效,还破解了劳动力短缺难题,把烟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从人力为主的传统模式,到智能化、机械化、绿色化的现代农业生产,兴山县局用技术创新为烟叶产业注入强劲动能。这不仅让烟农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更让这片古老的烟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图/文:万培林、杨鸿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