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赋能青春·用初心点亮乡村

以实践赋能青春·用初心点亮乡村

来源:周口网 2025-08-22 16: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暑期,西安明德理工学院组建实践团,奔赴河南洛阳偃师区府店镇,以教育帮扶为笔、文化传承为墨、乡村振兴为纸,书写了明德学子投身基层、服务社会的青春答卷,也为高校助力乡村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一、筑梦启航:以青春之姿奔赴乡土

8月2日,实践团一行14人抵达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希望小学,正式开启为期12天的实践征程。抵达当日,团队迅速召开筹备会议,明确“教育帮扶、文化传承、乡村振兴”核心目标,细化支教、调研、乡村美化等任务分工。希望小学的孩子“眼中有光”,实践团要做的就是“点亮这束光”,以青春力量为偃师区佛光村教育发展赋能。希望小学张成浩校长也对实践团寄予期许,叮嘱坚守“受教儿童安全”底线,助力孩子逐梦远航。团队成员为与孩子们的初次相遇做足准备,彰显出明德学子投身实践的热忱与担当。

二、实践深耕:用专业之力点亮微光

(一)多元课堂:孕育艺术希望火种

实践团立足“艺趣融合”理念,结合洛阳历史文化与青少年成长需求,打造声乐舞蹈、书法绘画、播音主持三门核心艺术课程。声乐舞蹈课上,孩子们从基础发声练习起步,歌声清澈、舞姿渐趋自信,音符律动传递快乐;书法绘画课中,墨香里孩子们执笔挥毫,感受汉字结构之美,用画笔描绘天马行空的想象,静心与创造共生;播音主持课上,从字正腔圆发音到台风仪态培养,孩子们勇敢登台,语言能力与胆识同步提升。每一堂课都突破单纯技能传授,成为情感交流、艺术启蒙的窗口,让“美”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扎根。

(二)墙绘调研:勾勒乡村文化新景

除课堂支教外,实践团还深入乡村开展墙绘创作与调研活动。过程中,府店镇副镇长石航实地视察,从设计初稿到色彩调试,细致询问创作思路,点赞作品融入偃师商城遗址、农耕场景等文化元素,同时建议关注墙体耐久度、融入更多村民日常元素,让墙绘既成“文化名片”,又作“乡愁载体”。实践团吸纳建议,以墙绘为媒介,挖掘乡村文化底蕴,助力乡村文化建设,让艺术赋能乡村颜值与内涵提升。

(三)特色活动:厚植文明实践底色

八月的乡村校园,一场“文明礼仪”主题升旗仪式,成为实践团深耕乡村教育的生动注脚。当地学生首次独立完成升旗,整齐步伐、默契配合,化作“责任”与“文明”的沉浸式课堂;实践队学生代表登台,以青春视角拆解“礼”的维度,古训与现代文明规范结合,让礼仪准则可知可感;仪式中,展示了绘画书法成果,20余幅作品见证实践成效。从国旗飘扬的肃穆,到笔墨挥洒的灵动,文明礼仪培育融入实践全环节,让文明种子在童心沃土悄然扎根。

三、成果绽放:凭坚守之行收获成长

(一)美育展演:绽放实践育人繁花

8月12日,“艺启梦想 智润童心”美育展演在希望小学隆重举行,为支教工作画上圆满句号。展演由实践团队员与学生共同主持,大小主持默契配合,成为“陪伴成长”的生动象征。声乐舞蹈班孩子用朝气歌声、整齐舞姿展现活力,书法绘画班以稚嫩笔触描绘梦想,播音主持班凭洪亮声音、真挚情感朗诵诗歌。这场展演不仅是教学成果汇报,更成为关于“梦想、勇气、成长”的实践课堂,诠释着“艺启梦想”的深刻内涵。

(二)双向成长:书写青春责任担当

实践虽暂告段落,成长却持续延伸。对乡村孩子而言,艺术课堂打开了通往艺术殿堂的窗口,展演舞台让他们收获自信与勇气,文明实践培育了良好素养;对明德学子来说,从筹备时的彻夜打磨,到教学中的耐心引导,再到墙绘调研时的沟通探索,每一步都锤炼了专业能力,厚植了社会责任感。实践以“教育帮扶、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为核,让明德学子在服务中领悟“奉献”真谛,以青春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四、展望前行:携初心之约再启新程

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五育并举”的生动实践。实践团以艺术为媒,架起高校与乡村的沟通桥梁,在教育帮扶中传递知识,在文化传承中激活底蕴,在乡村振兴中贡献力量。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社会实践育人模式,引导更多学子走出校园、扎根基层,让青春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实践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启梦童行,我们一直在路上”,这既是实践团的行动宣言,更是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深耕实践育人、助力乡村发展的坚定承诺,期待更多青春力量接续奋斗,书写高校服务社会的崭新篇章。

 

注:此文属于中国日报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