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翼夏令营 Day 7·新翼带娃解锁大学新地图

新翼夏令营 Day 7·新翼带娃解锁大学新地图

来源:鹰潭新闻网 2025-08-20 16: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8日,方岩镇民政服务站策划的新翼夏令营开展特别活动:40名学员共同乘大巴赴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进行研学活动。活动旨在让乡村孩子跳出课本,通过整理行李、小组任务、观察实验等真实探索,培养自主能力与协作意识。每一次“第一次”,都是成长印记——这不仅是“看大学”,更是给孩子“闯”的机会,让成长扎根更广阔天地。

早晨7点,40名穿蓝白营服的小学员背着小书包,在实践所门前整队,踮脚张望大巴,准时登车出发。

上午10点,队伍抵达目的地,在温大生环学院地球生命卫士实践队志愿者讲解员的带领下,队伍走进了温大动物标本馆展厅,仿佛推开了自然王国的“时光门”——高大的黑熊标本树立在展示柜里,金丝猴的绒毛在射灯下泛着柔光,色彩斑斓的蝴蝶标本停在仿真花枝上,连翅膀上的鳞片都闪着细碎的光。

温大讲解员举着话筒:“小朋友们看这只猫头鹰,它的表羽毛多为褐色,带有细斑,飞行时无声无息;翅膀宽大且覆有柔软细密羽毛,降低噪音,晚上捕猎时可不容易被发现哦!”学员们立刻围过去,有的踮着脚凑近玻璃柜,小声和同伴讨论。

馆内丰富的标本藏品涵盖了多种珍稀动植物,从栩栩如生的哺乳类生物标本到形态各异的昆虫标本,每一件标本都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故事。

在讲解员的细致介绍下,学员们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及物种保护的重要意义,深刻感受到了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随后,大家来到微生物教学实验室。桌上摆着一排排锃亮的显微镜,玻璃载玻片上分别贴着“青霉”“曲霉”“酵母菌”的标签。随着一幅幅鲜活的图片展示,以及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实例讲解,温大陈教授如同引路人,带着同学们踏入神秘的微生物世界。

“微生物那么小,科学家咋发现的?”“都藏在哪儿?”“身体里的微生物影响健康吗?”各种问题在学员的讨论声里出现。

学员们认真听温大陈教授讲述实验室规则和微生物显微观察的注意事项,随后在叮当实践队老师指导下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当黄曲霉、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奇妙形态在镜头里清晰呈现,他们的眼睛立刻亮起来,纷纷拿起画笔,将“小生命”细细描绘——科学的种子,正随着惊奇的目光悄然发芽。

下午,飞行部落培训活动欢乐开启,现场满是雀跃的期待。飞行部落以“一元五角”团队协作游戏热场,汗水中,学员们懂得:团队不是单打独斗,是观察、呼应与伙伴间互助的默契。

游戏后,学员们四人一组围成圈,争着当队长、想队名。“闪电队!”“彩虹糖!”口号喊得震天响,有个扎羊角辫的女孩举着彩纸喊:“我们的口号是‘团结最棒’!”不一会儿,四支队伍就带着各自的“战旗”站好了。

活动分两批同步开展,“水果连连看”与“旱地冰壶”双赛道同时点燃战意。加油声撞在一起,把屋顶都要掀翻了。这一刻,胜负早已模糊——学员们在互动中懂得,团结不是口号,是“我帮你找”的热心、“我陪你试”的耐心,是跌倒时伸来的手,是成功时共享的笑。

这一日,学员们不仅触摸了大学的“硬核”(实验室、标本馆),更感受了成长的“软实力”(好奇、协作、勇气)。从“看大学”到“探世界”,从“被动听”到“主动问”,方岩镇民政服务站用一场研学,为学员的童年添上了“探索”的底色——原来,成长不止于课本与田野,更在真实的体验里,在每一次“我想试试”的勇气中,生根、发芽。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