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期“看护难”的问题,近日,苏州城市学院 “小候鸟” 成长护航公益实践团走进吴中区溪秀小学,为30余名孩子带来了一场融合科学探索、智能体验与暖心陪伴的暑期公益课堂。活动不仅为“小候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更通过校地协同的方式,让高校资源惠及更多需要关爱的青少年群体。
图1:实践团与孩子们合影
多元课堂激发科学兴趣
作为学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实践,此次活动紧扣“科普赋能 + 思政浸润”双主线,将科学素养培育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融合。“声音是怎么传到耳朵里的?”“月球上为什么有环形山?”在“声学探秘”“月球的奥秘”等主题课堂上,孩子们的好奇心被一个个趣味实验点燃。纸杯电话、月球探测模型……志愿者们用生活化的道具,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直观的体验。课程还融入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爱国情怀。
图2: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制作电话纸杯
智能体验拓宽科技视野
依托高校智力资源与社会力量整合,活动着力拓宽青少年科技视野。实践团联合创元探索俱乐部开设智能互动课程,让孩子们首次近距离接触仿生机器狗。“哇,这只机器狗真的会自己避开障碍!”在志愿者指导下,孩子们完成机器狗转向、避障等操作。从传感器原理到人工智能应用,抽象的科技知识通过互动体验变得生动可感。活动中,志愿者们还结合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鼓励孩子们树立科技报国的志向。
图3:孩子们参与仿生机器狗互动体验
贴心陪伴传递成长温度
除了知识传授,实践团更注重对孩子们的日常关怀。协助就餐、辅导作业、组织文体活动……志愿者们全程陪伴,确保孩子们度过安全而充实的每一天。同时,通过法治宣讲、规则互动问答等形式,帮助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与集体意识。一位家长感慨:“平时工作忙,孩子暑假没人管,这个活动既让孩子学到了知识,也让我们放心了不少。”
图4:志愿者一对一辅导孩子作业
办好公益暑托服务,是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解决家庭后顾之忧的重要民生工程。此次实践活动是苏州城市学院落实实践育人要求、推进校地协同的生动实践,不仅为“小候鸟”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为青年学子搭建了服务社会的平台。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整合更多社会力量,让公益服务惠及更多需要关爱的群体,以实际行动传递城市温暖。(作者:“小候鸟”成长护航公益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