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汉服文化的时代价值,以文旅融合为纽带激活传统服饰的生命力,增强青年与大众的文化自信和认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华服寻踪・汉裳承脉”文化赋能实践团于2025年暑期奔赴贵州千户苗寨、多地暑托班及景区,开展了一系列“汉服+文旅”融合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课堂传习、景区推广等形式,在一针一线的匠心与一步一景的交融中,让汉服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下的文化桥梁,为文化认同注入鲜活动力。
汉服+调研:踏遍山河,倾听文化共鸣之声
要让汉服文旅真正扎根大地,必先读懂不同地域的文化肌理。实践团走进贵州千户苗寨,展开深度调研。青石板路上,成员们身着不同形制的汉服与当地居民、游客深入交流,发放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大众对汉服的认知、汉服与景区融合的期待及文化体验需求等。
团队与千户苗寨景区经理座谈,共同探讨“汉服体验+民族文化解说”的融合方案,让游客在试穿中感受“和而不同”的文化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千户苗寨调研的合影
图为团队成员与千户苗寨景区经理的座谈合影
汉服+课堂:童心浸润,播撒文化认同种子
文化的传承,始于少年。实践团走进多地暑托班,将汉服文化课堂搬进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看这交领右衽,像不像字母‘y’?它藏着我们祖先‘敬天法祖’的智慧呢!”成员们手持绣着云纹、凤鸟纹样的汉服教具,用生动比喻讲解形制背后的礼仪内涵。
课堂上,孩子们争相试穿改良汉服:有的披着襦裙模仿古人“拱手礼”,有的指着裙摆上的牡丹图案问“是不是富贵的意思”。实践团还设计了“汉服拼图”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记住文化符号。“穿上这个,我好像穿越到了古代!”7岁的小雨兴奋地说。这样的互动,让文化认同的种子在童心间悄然发芽。
图为团队成员在暑托班展示汉服的合影
汉服+文旅:行走赋能,绽放文化自信光彩
景区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实践团在南昌、上海金山城市沙滩等景区调研,通过“试穿+解说+打卡”模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汉服魅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南昌景区调研合影
沙滩边,身着齐胸襦裙的成员为游客整理衣袂:“这裙摆的褶皱,像不像海浪?古人设计时,早就把自然之美融进了衣裳。”一位阿姨试穿后对着镜子感叹:“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知道咱们自己的衣服这么好看,比洋装更有味道!”实践团还制作了《汉服文旅打卡指南》,标注适合汉服拍照的景点与历史背景,引导游客“穿汉服、讲文化、爱家乡”。
图为团队成员在上海市金山城市沙滩宣传合影
此次汉服文旅实践,不仅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服饰的美学价值,更通过“调研找痛点、课堂育根基、文旅拓场景”的模式,让文化自信从“认知”走向“认同”。未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实践团将继续深化“汉服+”融合路径,联动更多景区、学校打造文化体验项目,让汉服从“小众热爱”成为“大众骄傲”,让文化认同在衣袂翩跹中愈发坚定,让自信之美绽放在更多人的心间。(图文 秦粒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