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筑梦赋能乡村振兴 青春力量点亮健康中国 ——星橙体育行实践团赴毛雷庄探索体育乡村振兴新路径

体育筑梦赋能乡村振兴 青春力量点亮健康中国 ——星橙体育行实践团赴毛雷庄探索体育乡村振兴新路径

来源:周口网 2025-08-20 16: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7月1日至5日,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星橙体育行”实践团深入安徽省砀山县毛雷庄开展的体育健康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5名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特色体育教学、健康知识普及、农活防护指导等形式,为当地200余名村民和学生提供专业服务。近日,毛雷庄村委会专门致信感谢,高度肯定实践团为当地带来的积极改变。  

图为感谢信

童心雀跃:体育育人,体育课程点亮乡村校园

实践团充分发挥体育学科专业优势,创新打造"三维一体"服务模式:以体育教学激活乡村教育新动能,以健康服务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以专业赋能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在毛雷庄中心小学,团队将传统体育课程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精心编排融合砀山梨园文化的健身舞蹈,系统教授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基础技能花样教学,组织全校趣味跳绳比赛,并传授传统五步拳,弘扬中华武术传统文化等。通过系统教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运动技能,更培养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持久兴趣。课程设计注重趣味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累计完成20课时教学,拍摄教学影像资料200余份。

图为团队成员精心编排砀山梨园文化健身舞蹈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足球篮球技能教学

图为开展全校趣味跳绳比赛

图为传授五步拳弘扬中华武术传统文化

田间守护:健康惠农,体育保健知识惠及田间梨园

在服务内容上,实践团突破传统支教模式,构建起"教学-实践-研究"的完整闭环。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标准化的技能培训、科学化的效果评估,确保服务成果可量化、可复制、可持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劳作防护三式"等实用技能,记住三字诀—蹲膝、靠树、缓起。弯腰采梨时膝盖要弯,后背挺直,这叫“黄金二十度”,起身时手撑膝盖借把力。正用绷带演示手腕包扎。“扭伤后记住“冰敷、制动、抬高'六字诀。”将专业体育知识转化为农民易懂易学的操作方法,真正实现了科技助农、健康惠农。在梨园开设"移动课堂",举办保健知识讲座2场,重点讲解运动损伤防护和科学农作姿势,切实提升村民健康防护能力。

图为实践团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图为团队成员重点讲解运动损伤防护和科学农作姿势

爱心传递:物资捐赠传递温暖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指导学校合理使用体育场地器材,捐赠简易体育器材一批 ,学生文具用品、奖品等50套。校园里里堆满了崭新的体育器材:篮球、足球、跳绳码放得整整齐齐,在旁边村委会里是五十套艾草按摩锤。“弹力绷带都是加厚款,下地干活能顶大用。“最金贵的是留下十七个‘种子’。”这是学生们手把手培训的体育指导员。这是实践团在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下培训的17名本地"体育小教员",建立健康档案跟踪机制,并制作完成《乡村体育课程包》《农活健康防护指南》等系统性成果资料,为当地留下可持续发展的体育健康资源。

图为捐赠简易体育器材学生文具用品和奖品

图为实践团与“体育小教员”团队

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载体,更是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此次行动以体育教育强健乡村儿童体魄,以健康知识优化农民劳作模式,以专业指导培育本土体育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将持续深化“体育+乡村振兴”融合模式,让体育之光洒满乡村角落,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同毛雷庄村民与学生大合照

(图/文:梅子嫣 审核:戚曼 李沐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